今天,是我奶奶去世28周年的忌日。今年,是我奶奶诞辰100周年。望着奶奶的照片,又勾起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
我所了解的奶奶是在我小时候她对我讲的或者是我观察到的。在我的记忆里有好多好多奶奶的故事,虽然不是完整的,可是总有一些片段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在我爸爸不到三岁时我的爷爷就去世了,在叔伯婶娘的帮助下,我奶奶自己把我爸爸一点点的拉扯大,爸爸和妈妈结婚比较早,那时家里很困难,没有劳动力,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就是靠奶奶和妈妈给人家纳鞋底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并且供我爸爸上学读书。在我出生那年爸爸大学毕业工作了,我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次年,我们家也从辽宁的农村老家搬迁到了黑龙江。父母生养我们哥五个,六、七十年代是我们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爸爸每个月四五十元的工资供养八口之家,可想而知了,妈妈经常出去干活贴补家用,所以我们哥五个都是奶奶喂大的抱大的。奶奶从28岁开始就一直守寡,年轻时养育我爸爸,中年时又帮助我妈妈把五个孙子带大,我现在想想,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如果没有奶奶的帮助,父母真的很难养活我们哥五个的。等到把我们带大了,家境好了,我们都有出息了,奶奶也老了,奶奶也离我们而去了。
奶奶虽然未裹小脚,可是却和那时的小脚女人的装扮差不多,我记得她总是穿着很紧的布鞋,裤腿总是用布带子扎的紧紧的,看上去非常干净利索。我印象最深的应属奶奶的烟袋,乌黑细长的烟袋杆,金黄铮亮的烟袋锅,小巧玲珑的烟袋嘴,还有一个用牛皮纸里三层外三层糊的小旧唐瓷盆盛旱烟末用的小烟笸箩。我经常给奶奶装烟,点火,有时也抽一口,烟太辣了,呛的我直咳嗽流眼泪。有时也用笤帚篾子透透堵了的烟袋锅杆嘴。
我还依稀记得我在奶奶的怀里哭着喊着找妈妈,为了哄我吓唬我,奶奶给我讲“张三儿”的故事,说谚语,哼儿歌。我病了时,给我冲粉子喝,还烧邮票、立三根筷子(有病乱投医)。奶奶领我赶集卖鸡蛋,在带我和哥哥去照相时,我还出了好多的洋相。当时我们家八口人中有五人是农历九月的生日,我最爱过的是九月十四奶奶的生日,因为能吃到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饺子。
奶奶最好的生活习惯是饭后漱口,我记住了。奶奶最不良的嗜好是抽烟,我没学会。奶奶和常人一样,和妈妈之间也有婆媳矛盾,纠纷不断。在她心目中的五个宝贝孙子和一个手的五个手指一样有长有短,她更喜欢大哥和三弟,关心他们多些,那时的我也常因此而生气,我大一些了就想,也许是奶奶对我更放心。到了奶奶晚年时,我的看法才发生变化。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我都发现奶奶用惊喜发亮的目光久久地看着我,只乐不说话。妈妈告诉我,你奶奶天天坐在窗台边上往外看,问我 ,旭儿啥时能回来呀?每当这时我鼻子酸酸眼泪汪汪,拉着奶奶的手,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成家立业以后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老人的好恶,婆媳的矛盾,夫妻的情结,等等,都是家庭生活交响乐中自然流露的音符。
想想奶奶的一生,是付出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在奶奶的付出和努力下,她养育了一个让她骄傲的儿子,还带大了让她自豪的五个孙子,想到这些,奶奶的一生又是伟大的一生,幸福的一生,快乐的一生。
奶奶,我们永远怀念您!
您的二孙子:小旭儿
2010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