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985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6日

由胡适先生的悲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1-06-27 17:22:13      发布人: 黑白双煞

  绩溪人胡寿民先生晚年曾和我说起过一段他年轻时拜访胡适先生的往事,虽然只是一桩小事,但这记忆因为和胡适先生有了联系,我想还是不要让时间湮灭了历史。

  1948年下半年,国共之争的形势已判若分明。蒋介石在不得不放弃大陆政权的同时,开始紧急制定抢救人才策略,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胡适先生列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12月14日,胡适于万般无奈的境况下,忍痛离开了心爱的北京大学。12月30日,南京大雪,寒风萧瑟。胡寿民先生登门拜望刚从北平撤离的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尽管心境不佳,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同乡。聊叙乡情时,寿民先生问起了自己极为关切的一个问题:"适之先生,能否请教您对国共和谈的前景有什么看法?"胡适先生听罢,脸色顿时变得十分严峻,他慢慢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深情地望着窗外茫茫飘落的大雪,半晌,悲凉地说:"前方的将士还在打仗,他们可真苦啊!"......

  我们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胡适先生的心境是怎样的悲凉,我想,他的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无限的悲哀。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他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寿民先生的问题,但我们已不难解读他对国共和谈前景已然心死:试想,在如此茫茫雪天,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国共犹然酣战,难道还有和谈的一线希望吗?!从胡适先生悲凉的话语声中,我们感受到的还有一位精神领袖、一位宗师伟大的人本思想、人文关怀和对暴力革命思想及其实践的悲哀,我们真切地看见胡适先生就站在高远处关切地凝望着远方厮杀的国共将士,为他们的命运--为祖国的命运作无可奈何的祈福。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发表了他豪情满怀的著名战斗檄文--《将革命进行到底》。

  纵观胡适先生的人生轨迹,他一生提倡实证,提倡社会宽容,提倡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推进社会变革,胡适终其一生反对以阶级暴力和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所谓的社会根本性改变。早在1922年8月胡适先生就说:"我们是不承认政治上有什么根本解决的。世界上两个大革命,一个法国革命,一个俄国革命,表面上可算是根本解决了,然而骨子里总是逃不开枝枝节节的具体问题。虽然快意一时,震动百世,而法国和俄国终不能应付那一点一滴的问题。我们因为不信根本改造的话,只信那一点一滴的改造......只存一个‘得尺进尺,得寸进寸’的希望,然后可以冷静的估量现实的政治上的变迁。" (为《努力周报》写的《这一周》。)1948年9月4日胡适先生又在《自由主义》一文中写道:"我很诚恳的指出,近代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很清楚地指示我们,凡主张彻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没有一个不走上绝对专制的路,这是很自然的,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权可以铲除一切反对党,消灭一切阻力,也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治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用最残酷的方法做到他们认为根本改革的目的。他们不承认他们的见解会有错误,他们也不能承认反对他们的人也会有值得考虑的理由,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异己,也绝对不能容许自由的思想与言论。所以我很坦白地说,自由主义为了尊重自由与容忍,当然反对暴力革命与暴力革命必然引起来的暴力专制政治。"

  不经意间,历史轻轻地翻过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然而在现今一片黄金盛世的鼓乐声中,我们是不是更应当理性、警惕地看到中华民族依然处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突显期?台海上空时不时还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在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中,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的阶层矛盾在日益尖锐;行政权力的腐败正变得愈来愈无法遏制......当我们剖解种种中国社会问题症结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想到胡适,不能不想到胡适先生的大智慧和他曾经的悲哀。毋庸讳言,台海问题当是现时中国最大的政治和社会心结。据解密的资料显示,1949年后,国共仍然为能和平统一作过努力和尝试,然而至为遗憾的是,双方最终依然未能实现"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愿望。在民族复兴的艰难征程中,我们格外缅怀并祈祷历史能再一次从真正意义上选择胡适之,因为也许只有胡适先生的大智慧才能真正化解"一湾浅浅的海峡"形就的"死结"啊。

  每次回想起胡寿民先生口述的这段往事,我总禁不住热泪盈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