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同志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
曹渊的哥哥曹少修,曾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矢志奋斗。曹渊少年时在哥哥身边读书,深受哥哥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启发。l9l9年冬,曹渊到芜湖求学,在一所工读学校半工半读,平日十分勤奋,积极参加劳动。有人问:“你不觉得辛苦吗?”他回答说:“举世图快乐,谁辛苦?无数亿万人呻吟挣扎于轧轧机声间,汗血流干,尚不能获一饱,我等较之,无异天堂矣,且青年劳苦尚畏惧,更何言牺牲乎?”曹渊头脑冷静,善于分析问题,热心社会活动,被同学推举参加芜湖学生联合会工作。在校内校外一系列进步活动中,初露锋芒。
稍后,曹渊到了上海,一边做工,一边到上海大学旁听邓中夏、张太雷、瞿秋白等人讲课。他大量阅读了《新青年》等书刊和上海大学印发的讲义,眼界大开,胸襟益广。他还开始运用学来的革命理论,认真思考青年人应走什么路,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等等问题。
192d年5月,曹渊考入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熊雄、恽代英、徐成章等任教官,此外还有许多苏联顾问在军校工作。黄埔岛上,革命气氛非常活跃,是当时青年衷心向往的地方。曹渊被编在第三队,由共产党员金佛庄当队
长。起初,不少学生出身的人都适应不了严格紧张的军校生活,有的人甚至因吃不了苦而当逃兵。曹渊却不怕苦、不懦弱。他常说:“中国革命现已渐入正轨,组织薄弱之民众,不能徒手毙敌人,正期待黄埔健儿当先锋队。我辈到此,生命已献于革命,胥当溅血于帝国主义军阀之前,慰民众之殷望而完吾人之天职,日愁叹于操作劳苦,岂革命青年之态度哉!”8月间,发生了扣械潮,局势骤然紧张。军校学生不分昼夜,轮流在校内校外警戒、执勤,并参加了平定商团的战斗。曹渊精神振作,不畏劳苦,表现了革命军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黄埔军校注重政治思想教育。11月间,周恩来到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他十分重视用革命的思想作风来培养、教育革命军人,十分重视在军队中建立、发展共产党及青年团组织。曹渊很爱听周恩来讲课,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谈吐心事。在党组织和周恩来的教导下,曹渊进步很快,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周恩来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曹渊积极参加,成为这个革命团体的骨干分子。
1924年11月,曹渊在黄埔军校毕业。他被任命为军校教导团学兵连党代表。中共党员曹石泉、唐同德分别被任命为学兵连正、副连长。他们积极向学兵灌输革命思想,经常关心学兵的生活,处处为学兵作表率,因而深得学兵的尊重与拥戴,在很短时间内将学兵连训练得井井有条。
1925年,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学兵连随黄埔军校教导团出发,参加战斗。一路上连克淡水、平山、白芒花、三多祝、海丰等地,于3月初占领潮州和汕头。3月中旬,教导团在揭西棉湖,同陈军林虎之部遭遇,展开激烈战斗。战场从南到北,绵延数里,变换十几处。战斗从朝至暮,战云遮天蔽日。由于援军迟迟不至,教导团第一团死伤枕藉,敌军几次冲到团指挥所附近,情形十分危急。在至难极险的时候,曹石泉、曹渊、唐同德率领学兵连,在麦田、河岸上,同敌兵展开血战。时而冲锋陷阵,时而白刃相接,时而绕敌侧击,斩杀无算,屡摧强敌。后来,敌军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攻占学兵连阵地,然后再扩张战果。教导团团长何应钦命令曹石泉:“无论如何,都要死守阵地!”曹石泉、曹渊,唐同德于是指挥全连,交叉发扬火力,将敌兵抵挡在小河彼岸,对峙达三小时之久。副连长唐同德受了重伤,排长刘赤忱阵亡。他们奋不顾身地战斗。后来援军赶到,终于将敌军打败,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是第一次东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廖仲恺亲到前线,慰问黄埔健儿。他说;“我们军队,现在已现出光彩来了!”
收复东江后,曹石泉升任第三营营长,曹渊任第八连连长。不久,他们奉命从梅县回师广州,讨伐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6月11日,第三营在广州北郊瘦狗岭与滇桂军接触,地形不利,屡攻不克。曹渊率第八连乘夜偷袭敌背,一举打乱敌军。翌日,革命军平息了杨刘之乱,收复了广州。
当年10月,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曹渊率第八连,再次征战东江。10月15日,革命军攻克惠州,22日占领海丰。24日,敌军回戈偷袭海丰,曹渊的战友唐同德(第二营营长)不幸中弹牺牲。10月下旬,革命军追敌至河婆,陈军洪兆麟驱兵六千,猛扑过来,企图切断东征军第一、第二纵队之间的联系。当时东征军只有第一团与敌鏖战,相持半日,不分胜败。曹渊的第八连为预备队,奉命增援前线。曹渊身先士卒,冒死检和各种爆破器材,直奔宾阳门至通湘门之间的城墙。逼近城壕时,他们被敌军发觉了,遭到强烈炮火的袭击。但他们却无所畏惧,依然勇往直前,强行跨过城壕。紧接着,他们又冒着枪林弹雨,一直进至城下,竖起云梯,开始登城。五位同志首先登上城头,同敌军展开了英勇的肉搏。
正当叶挺独立团奋勇队(第一营)官兵在城上城下,浴血奋战的时候,其他部队的攻城奋勇队,许多都在敌人强烈的炮火面前,停止了前进。因此守城敌军得以集中兵力,专门对付叶挺独立团。曹渊的奋勇队伤亡惨重,登上城头的官兵,全部牺牲。城下的队伍,也伤亡殆尽。三个连长,五个排长都先后牺牲了,全营只剩下十几个人。临天亮时,曹渊给叶挺写战斗报告: “无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曹渊在报告后面签上自己的姓名。刚写完,头上中一弹, “渊”字最末一笔,横拖三、四寸长。就这样,曹渊的血洒在武昌城下,为革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月10日,北伐军终于攻下了武昌城,取得了北伐战争决定性的胜利。
曹渊牺牲之后,他的遗骸和独立团其他阵亡官兵的遗骸一起,被合葬在武昌洪山之麓。烈士墓碑上,刻着“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这对曹渊的英灵,是无上的慰藉。1938年,周恩来曾称赞曹渊说:“曹渊同志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全党同志对曹渊同志这种英勇牺牲精神,表示无限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