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夏英雄传大唐帝国篇之太子李建成
作者:昔日盛夏 发表日期:2010-8-5 17:15:00
史书中,李建成的形象极差,皆因是个失败者,是胜王败寇的中国史学金律在作怪,现在来看,建成对唐的功绩也是不可抹杀的。
李世民在夺取政权后,为树立自己高大全的形象,成为万世之表,自然是好事都放在自己身上,抹杀其他人功劳,凡是跟着自己的,一律大肆吹捧,对首义之功也不例外,猴急猴急的,屡劝李渊尽快起兵,年轻人,不思量怎么报效祖国,却总想着谋反。
李渊老谋深算,等待最佳时机,李世民所谓的“雄图”,没有李渊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和诱导,环境的耳濡目染,是不可能有的。李渊有自己全盘的考虑,要做到一击而中,而李世民恐怕考虑事情欠火候,如李建成及李渊家属均在河东,一旦起兵,李世民就不顾忌这些人的性命?
李渊在赴晋阳上任时,即留建成、元吉在河东潜结英俊,扩大势力,让李世民也密召豪友,作准备工作。
李渊在掌握了晋阳的军政大权后,急遣密使往河东、长安等告知建成及柴绍等人。建成在接到密令后,与元吉马上动身,时隋政府已知李渊谋反,前来缉拿,情况万分危急,建成、元吉而只得舍弃老弟李智云,惶惶逃往晋阳,而老弟李智云不幸被隋政府捕获,押送至长安斩首,时建成29岁,老弟李智云系李渊庶出之子,为万氏所生,成为李氏家族中第一个遇难的,时年14岁。
在路上,建成恰遇到自己的妹夫柴绍同志,柴绍娶李渊女儿平阳公主,在得到被隋政府通缉的消息后,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投奔李渊,而平阳公主则留在关中,这平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中豪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
在柴绍走后,在关中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为李渊攻取关中做了良好准备,日后的柴绍亦是威风八面,凌烟阁24功臣之一。
建成等人至晋阳,李渊大喜,时李渊已经肃清了内部的反对力量,将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斩首,又用疑兵之计将来犯的突厥军惊走。李渊马上决定南下,而南下必经西河郡(山西汾阳),西河郡政府拒绝接受李渊号令,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刺刀见红,非打不可了,李渊命建成与李世民兵击西河。
这是李渊反隋的第一仗,成败关系全局,而此时建成及李世民都很年轻,军中呼他俩为大郎、二郎。临行前,李渊千叮咛,万嘱咐,二人跪地发誓,绝不辜负父亲期望,一定拿下西河,否则军法处置。
由于刚起事,还没有设置各级官吏,士卒都是新近集结,仓促上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建成立即草拟军法,制定了一系列军规,宣示上下,于是三军肃然。
一路之上,建成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奋勇抢先,道路两旁的瓜果蔬菜绝不擅自取食,是除非用钱购买,士卒如果偷盗,一定要赔偿,老百姓多年未见有如此军队,无不喜悦。
大军不日抵达西河城下。西河郡丞高德儒率军据守,建成命令攻城,士卒们挥舞兵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一鼓作气,杀至城下,架起云梯,猛烈攻击,隋军死命抵抗,关键时刻,郡司法书佐朱知谨策动内应,打开城门,反抗军一拥而入,西河被攻下。
建成命军队决不可伤及百姓,做到秋毫无犯,只将高德儒一人斩首,西河之役干净漂亮,为李渊赢得了声誉,建成与李世民班师,往返不过9天,李渊见大军迅速告捷,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说:“如果这样用兵,足可横行天下。”
李渊马上令开仓放粮,救济贫乏,民心大悦,从军人数越来越多,实力迅速壮大,任命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率左三统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率右三统军。其余随才授任,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
李渊随即率大军南下,留李元吉在晋阳留守,负责大军的后勤保障,消息传至长安,隋政府代王杨侑,立即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成犄角之势,构起一道防线。
李渊大军行至距霍邑西北50里的灵谷县,天公不作美,秋雨连绵,下起来没完了,道路十分泥泞,前进受阻,军粮亦捉襟见肘,不够吃了,军心大为不稳,无奈,只得筑营贾胡堡,派部分士兵回晋阳增运粮饷,等天气转晴。
此时又不恰当的传来流言,言刘武周会同突厥,要趁虚进攻太原,一时情况不明,李渊令北军先北返,然后召开军事会议,问计与众人,北返是否正确,建成、李世民坚决反对,言:“宋老生轻躁,一战可擒,而刘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实则互相猜忌,刘武周虽想攻晋阳,但他也得防着突厥袭他马邑,今举大义,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就要班师,决不可取,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去霍邑,我等敢以死谢。”在二人的坚持下,李渊改变初衷,令已经北返的军队立即撤回。
这些话,史书上都记载,二人同时言,而以李世民为主,建成附和,实则不然,古人重礼,首先是长子发言,然后才会轮到李世民,如果建成未言,李世民先抢着发言,会让其他人看不起李世民,无一点教养。
李渊在起事之前,就派刘文静出使突厥,此时已获得了突厥的支持,正率突厥人马前来援助,只是路途遥远,还未赶到而已。雨终于停止,军粮又到,军心遂稳,李渊率军迅速进军,至霍邑城下,见其城坚,担心老生拒不出战,建成李世民二人建议:“先以轻骑挑之,如不出战,可以无线其与我军想通,老生周围皆是平庸之辈,必相互猜忌,安能在据守不战。”李渊深以为然。
李渊派数十股小分队沿城边巡视,装出要攻城的模样,令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至城下,高声大骂,挑逗守城军兵,同时令殷开山率步兵迅速赶到霍邑。
宋老生果然上当,出城迎战,李渊率军急退,将其诱出离城里许,此时殷开山赶到,双方交锋,李渊再令建成、李世民从两翼包抄,断其归路,战斗正酣之际,李渊派人在阵中大喊:“已捉住宋老生.”顿时隋军大乱,争先后撤,打算回城,殊不料建成与李世民已把住东门、南门,宋老生跳下马,跃入护城壕沟时,被军丁卢谔杀死。
也有记载宋老生跑到城墙下,守城隋军放下绳子,老生抓住绳子,拼命上爬,无奈铠甲太重,速度减缓,被卢谔赶到,跳起一刀,将老生脚砍断,老生负痛,掉将下来,被卢谔再起一刀,结果性命。
霍邑拿下,李渊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刘文静率突厥军亦赶到,李渊大喜,稍作修整,即兵进河东,河东防守坚固,李渊急不可下。守将屈突通很会用兵,也是一员名将,李渊急得直跳蹦子,没有办法,干着急,立即开会,讨论对策,分析后,决定留偏师围河东,自己亲率主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永丰仓,渡河之后,兵分二路,一路由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姜宝谊等率数万人,把守潼关天险,防止其他武装西进,一路由李世民率领刘弘基、长孙顺德等沿渭水北岸西进。
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了永丰仓,解除夺取关中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大喜道:“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矣。”
李渊顺利进逼长安,令建成选永丰仓精兵,自新丰(陕西临潼)直指长乐宫(汉王朝故宫),李世民北上进驻长安故城,从而形成钳形攻势,建成从东南方进攻,李世民从西北面进攻,呈四面合围之势。
公元617年10月27日,李渊下令攻城,11月9日,建成率领的部队率先攻进长安,手下鹰扬指挥官雷永吉第一个攀上城墙,一声呐喊,将旗帜插上城头,建成军士气大震,勇不可当,潮水般涌进城门,长安遂被攻克。
李渊自然是老奸巨滑,依旧推托观望,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建立遂西京政府,自己为唐王,封建成为唐世子(唐王的合法继承人)、李世民为秦公爵、京兆尹(长安市长),元吉为齐国公。
隋政府东都与瓦岗军对峙已久,李渊现在作为隋政府的人,还要做做样子,要去援救东都,顺便看看有什么机会,将中原一带纳入自己的地盘。
公元618年正月,李渊命建成为左翼元帅,李世民为右翼元帅,率大军10万,兵发洛阳。
建成率大军抵达东都附近,驻军芳华苑,东都紧闭城门,不做反应,好你个李渊,夺我西京,现在又来谋我东都,狼子野心,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我东都焉能引狼入室。
建成派人前去解释,东都一概不理。恰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与建成军相遇,双方一接触,即各自退军,恐怕双方早已约好,并不做冲突,建成无奈,只得宣布撤军,班师回朝,东都见状,哈,小子,撤走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那么容易,派兵出城追击,建成大军焉能不做准备,没捞着什么,也不能有损失,严阵以待,将段达军击退,回军的时候,又夺取了两座城池,总算没空手。
3月,炀帝被弑,李渊一脚将杨侑踢开,建国唐,立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大唐初建,根基并不老稳,建成作为太子,不易再率军作战、开疆拓土,要留下协助李渊处理内政,巩固统治,要制定大唐的战略方针,建成干得相当不错,协助李渊处理军国政务。史称“帝欲其习事,乃敕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为了培养他的治国才能,李渊还派大臣李纲、郑善国辅助他“与参谋议。”建成中规中矩,未发生大错,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强,文治斐然。“均田令”“租庸调制”等颁布和推行,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繁荣经济,富民强国,建成功不可没。
建成在建国后,与李世民的任务不同,主要是制定律法,恢复经济,稳定局势,安定国内,镇守边陲,平定内乱。
这样一来,建成的战功就少了。公元619年,司竹群盗祝山海起兵反唐,自称护乡公,李渊下诏建成率将军桑显讨伐,建成不负众望,马到成功,将祝山海击灭。
公元621年,稽胡部落在首领刘仙成的率领下,攻击唐王朝边疆,稽胡是活动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是个匈奴部落,唐边境受害甚深,李渊下诏,命建成率大军反击。
建成抵达鄜州,与刘仙成的军队相遇,一场激战,刘仙成大败,被唐军斩首数百,俘虏数千人,刘仙成溃败而逃,建成为彻底肃清稽胡边患,使出诡计,把俘虏的酋长数十人释放,全部授予官职爵位,众酋长大喜,本以为性命难保,没想到变成好事了,建成让他们回去召集他们的部下,刘仙成等其他部落酋长,闻讯后,都纷纷归降,人数十分可观,建成便扬言要增设州县兴建城池,命投降的稽胡人,凡20岁以上的,拿上筑城的工具,全部在城中集合,然后派军队将他们团团包围,全部屠杀,共六千余人。
刘仙成在城外,还挺美,等着封官赏爵,闻城中有变,大惊失色,暗自庆幸,幸亏留了个心眼,我就说吗,哪有这么好的事,这些唐军,比我们稽胡人还坏,爱耍阴谋,吃一堑长一智,急忙逃走,投奔梁师都去了。后梁师都听信谗言,将刘仙成斩首。
从残杀稽胡来说,建成为大唐江山,果敢,凶狠,可见其的确不是泛泛之辈,李世民有屠城记录,李建成有屠杀稽胡记录,二人均不是软柿子。
时唐朝边境最大的问题不是稽胡部落,而是突厥,时不时的侵扰边境,是唐廷最为头疼的问题,公元621年8月,李渊派建成出发,安抚北方边境。
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历来是打掉一个,站起一个,前仆后继,西汉王朝时的匈奴,其主力被汉王朝击走,无奈西进,去欧洲建国去了,即今匈牙利一带。
之后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入主中原,突厥是继柔然后,中国北部边疆崛起的一个新兴民族,为平凉杂胡,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阿尔泰山),工于铁作。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传说先国于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其国男女老少全部被屠杀,在杀一小孩时,忽发恻隐之心,不忍将其杀害,于是砍掉手足,弃于大泽之中。有一头母狼,每衔肉到此,此孩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致使狼怀孕。后邻国感到此儿如活着,恐为后患,便派人找着,将要杀之,此时而狼在旁边。将小孩救走,跑到一座山上,此山在高昌国西北,山下有一洞穴,狼入其中,在此安居,后来此狼生下十个男婴,其中一个姓阿史那氏,这就是突厥的祖先,故突厥自称是狼的后代,以狼为崇拜偶像(图腾)。
突厥先依附于柔然,为柔然的锻奴,专门打造铁器,后逐渐强盛,于公元552年建立突厥汗国。其主力逐渐向漠北草原发展。公元558年,灭柔然,破恹哒,击契丹,威震北方,成为草原霸主。
当时北方的周、齐政权无力与其抗衡,争结姻好,突厥贵族利用中 原长期分裂的战乱局面,常与北方割据势力勾结,掠夺中原,也正是在中原分裂的局面下,突厥得以强盛。
隋朝于公元581年建国,立国晚于突厥汗国30年。隋朝刚建立,突厥便大肆南下入侵。其借口是:隋文帝靠篡夺北周政权而建国,而突厥沙钵略可汗娶北周宗室千金公主为妻,千金公主日夜言于突厥,灭隋朝为周报仇。
两国交手,隋政府将其击退,经过谈判,两国和解,隋政府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杨姓,收编入籍如同己女,在隋朝平陈之后,文帝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公主将一首怨诗直接题在屏风上,隋文帝很生气,便使计让可汗将她杀了。
公元583年,两国再次交手,隋军取得全线胜利,第二年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汗国,阿尔泰山以西为西突厥,以东为东突厥,隋文帝采取远交近攻、离间强敌、扶助弱邻的策略,取得空前成功,着重打击对中原侵扰最甚的东突厥,使东突厥四面受敌,疲于奔命,其沙钵略可汗无奈要求隋文帝让其居住在白道川地区,并承认自己为藩属国,受隋保护,其子突利可汗继位后,在政治上被文帝所控制,受封为启民可汗,他是完全靠隋王朝的保护才得以成为可汗的,所以对隋极为忠诚,使隋边境得以安宁。
隋朝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于启民可汗、安义公主死,又将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至始毕可汗时,东突厥再度强大,开始不买隋朝的帐,时为隋炀帝当政,公元615年,炀帝巡视北边,始毕可汗率军偷袭,幸义成公主派人报信,炀帝急忙驰入雁门,突厥将雁门团团围住,隋各路援军亦迅速勤王,始毕可汗方撤兵而去。
隋王朝在炀帝的统治下,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各色人等纷纷起兵,始毕可汗乘机劫掠中原,并效仿隋文帝,有计划地支持各个势力,扩大内地的分裂局面,以坐收渔人之力,反正不能教你统一。
李渊起兵后,与东突厥达成协议,始毕可汗派特勒康鞘利率兵五百,军马两千协助李渊攻取关中,规定金银玉帛归突厥,子弟土地归李渊。
西突厥在公元612年被炀帝分割为三部,其中小可汗(特勤)阿史那大奈率部落被安置在楼烦(山西静乐)一带,在李渊起兵后,其率部亦加入其中,此阿史那大奈即俗小说中史大奈。有了突厥军的加入,唐军的骑兵自是威力无比,胜其他军一筹。
李渊协议履行的相当不错,始毕可汗(十一任)与处罗可汗(十二任)去世后,李渊均举行了盛大的哀悼祭礼,停止朝会三天,文武百官全去悼念。
处罗可汗去世后,义成公主立处罗可汗的老弟阿史那咄苾为颉利可汗(十三任),此时的突厥兵强马壮,继续着分裂中原,渔翁得利的策略,在义成公主的堂弟杨善经的游说下,打着为隋报仇的旗号,不时的侵扰唐边境。
在抵御突厥的战争中,唐长平王李叔良在一次战役中,被流箭射中,回军途中,不幸去世,成为唐朝对突厥的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李叔良为李渊的堂弟。
在建成的统筹下,唐军抵御突厥的战斗成效显著,未让突厥军深入内地,接连击退突厥的进攻。
公元622年东突厥分两路进攻唐朝,颉利可汗亲率15万大军,进入雁门,攻击并州,另一路攻击原州(宁夏固原),李渊令建成迎战东突厥西路军,李世民迎战东路军。
建成率唐各地方军在三观山联合作战,取得了胜利,大破突厥,建成班师回朝。李渊派太常卿郑元璹出使突厥,在其的斡旋下,突厥撤军。
由于李世民东征西讨,积累了巨大的战功,其野心也日益膨胀,时黑闼二次崛起,在王珪、魏征的劝说下,建成向李渊请求东征黑闼,李渊也觉得李世民越来越不像话,难以控制,好像李唐离了他就不转了,立即下诏,令建成率军出征。
建成一改李世民残酷镇压的手段,采取怀柔政策,迅速赢得了河北之心,兵不血刃,黑闼失去百姓的支持,被昔日部下押至洺州就义。
黑闼的顺利解决,使建成显示了其的军事才华,处理问题着眼于长远,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唐朝的河北问题,使唐初终于社会安定了下来。
由于建成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领兵的机会极少,所以也无法洞悉建成到底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但要成为一国元首,首要的不是军事才能,而是政治才能,项羽的军事才能不可谓不高,比刘邦高出不是一点半点,结局怎样,众所周知。建成手下亦有多种人才,魏征、王珪、冯立、薛万彻等。可见其亦是擅长招贤纳俊。而他在第二次对刘黑闼作战中,采纳魏征的建议,以安抚为主,武力为辅,迅速而彻底地平定了叛乱,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和军事完美结合的才能。
公元623年7月,建成再次驻防北方边界,李世民驻防并州,二人共同防御东突厥。9月建成班师,11月李世民班师。
公元624年,发生杨文干事件,杨文干曾是建成太子宫卫士,外派庆州当都督,与建成相当亲密,建成命杨文干招募些勇士,送到长安。据史书记载,李渊去仁智宫避暑,令建成留守京师,李世民李元吉跟随,建成便嘱咐李元吉有机会除掉李世民,又派尔朱焕、桥公山二人送铠甲给杨文干,走到路上,二人向李渊告发,指控建成命杨文干起事,内外呼应,另有杜凤举也向中央告发,李渊大为恼火,立即召见建成,建成单人独骑晋见,李渊将他软禁。
杨文干闻讯后,攻陷宁州,挟持官员百姓进占百家堡,李世民率军抵达后,杨文干军崩溃,其人被部属刺死,传首京师。李元吉和李渊的嫔妃们,轮流为建成辩解,侍中封德彝也在外营救,李渊便不再追究,仍令建成留守京师。
在此事件中,招募勇士,送铠甲都很正常,在东宫文武僚属劝建成据城起兵时,建成却选择了遵旨前往拜谒李渊,这一方面说明了他的明智,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他的确没有造反之心,所以胸怀坦荡,在李渊清醒镇静下来后,自然会意识到建成作乱之事太过不近情理,十有八九是是别人诬陷所致。建成本来就是太子,国家之储君,有什么理由造反,天下早晚都是他的。
从历史上看,弟弟的阴谋往往要大于做兄长的,有齐公子小白之于公子纠、胡亥之于扶苏、、杨广之于杨勇为证,曹植与曹丕倒是例外。什么原因?老大是合法继承人,其他人没戏,只有耍些阴谋,等待兄长出错,抑或栽赃陷害,创造机会。
李渊对李世民愈加不放心,多种迹象显示,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李世民和他的死党们,日夜不停的谋划,终于铤而走险,毕其功于一役,冒险发动政变。
玄武门前,李世民一箭射死建成,李元吉射李世民,却因为紧张,弓无法拉满,尉迟恭赶到,命左右射李元吉,李元吉只好弃马,而李世民的马亦受到惊吓,往树林狂奔,被树挂住,李世民一头栽了下来,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下,爬也爬不起来,李元吉适时赶到,夺过李世民的弓,打算勒死李世民,为建成报仇,而大老黑又赶到,李元吉只得放弃,徒步逃走,被大老黑一箭射死。
太子翊卫车骑将军冯立,闻建成死,立誓要为太子报仇,与薛万彻、谢书方率东宫及齐王府的精锐部队二千余人,直扑玄武门,张公瑾闭城抵抗,云麾将军敬君弘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叫着,来战宫府军,被宫府军击毙,双方苦斗良久,薛万彻大声建议去攻秦王府,秦王军听后,大为恐惧,这时,又是大老黑将建成元吉的人头给宫府兵查看,众人见建成已死,无心再战,薛万彻率数十骑逃往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对部众说:“也算是报答太子了!”令解散部队,逃往别处。
说来也怪,河北地区,从上到下,对李世民均无好感,而对太子建成的印象却极好,如罗艺,按说与李世民最早共事,共同在一起讨伐黑闼,李世民也很会拉拢人,而建成与罗艺相识在后,却博得了罗艺的青睐,薛万彻亦是。建成在东征黑闼时,迅速就以个人的魅力征服了河北地区,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一场政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结束,一个中国最伟大的帝王,经过历届政府的精心包装,成为中国万世敬仰的人物,封建王朝的典范,李世民的目的终于达到。
大诗人李白的身世一直是个迷,引起后人无线遐想,有胡人说、汉人说、混血说、皇族说等。李白自述说:“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费青云上。”其族叔李阳冰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从上分析,李白应是李广二十五代孙,属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后裔,李穆自言是陇西成纪人,李陵之后,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说,李白先祖遭灭门之祸,在隋末唐初,遭到灭门的有李穆之子李浑,还有李建成。李浑被宗族32人,其余皆徙岭外,岭,应是南岭,而李白是在西域,似有不是李浑之后。李渊是李暠之后。据此有人推断,李白应是李建成之后,李元吉也有可能。不管怎么说,从李白典雅的气质上看,其必定出身于一个武功、文化、道德、修养极高的个家族,而李白的武功也不错,像李白这样的人才,要经过几代人的积累沉淀才会出一个,因为一个人的气质不是你穿一两件衣服就能改变的。
李白是李建成之后,算是一种说法,但其中也深深地寄托了人们对李建成的无限同情,兄弟相残,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在血腥的屠杀中,谁狠,谁没有良心,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你不杀他,他也会杀你,不是某个人所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