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剑达
1937年,16岁的杨剑达坐着小船到了汕头,再到香港,经过马来西亚,最后到达印度,
和姐姐在加尔各答做牛皮生意。20岁时他加入当地华侨自卫团,义务是保卫华人华侨的安全。他们的自卫团有50多个人,教官是清华毕业的马来西亚华侨钟山。
1944年,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杨剑达放弃了富足的生意,加入中国驻印军。加尔各答上万名华侨欢送他们50多人入编驻印远征军。因为杨剑达会说印度话,专门给长官当翻译。他还同连长钟山到医院探望过孙立人将军。
抗战胜利后,一些士兵不愿回国打内战,他也留在密支那。梅县的小山村,成了他回不去的地方。
2005年6月,云南日报集团的几名记者到缅甸寻访史迪威公路,通过腾冲对外友好协会驻密支那联络处,他们找到杨剑达。那天,云南记者中有一位客家人,听到乡音的老人眼睛里闪起泪花,拉着对方的手用客家话说:“都是客家人,都是客家人哪,我60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
2011年8月31日晚7时30分,杨剑达出现在接机口,面对志愿者的欢呼,老人缓缓挥起双手致意,口中喃喃“谢谢各位”。他的胸襟前挂着勋章,其中一枚是2005年胡锦涛向抗战英雄颁发的纪念章。
杨剑达随身带着外侨证,一张破皱的纸,是他在
缅甸唯一的身份证明。即使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他67年来坚决不加入缅籍:“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杨剑达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2011年9月3日,杨剑达将携两儿一女回梅县认祖归宗。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