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药监 在服务百姓用药安全中奉献青春
2002年5月,王杰峰同志受命组建晋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陵川分局,任陵川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王杰峰初到陵川,只身一人,随身只带了一件行李,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工作,如何顺利完成机构组建并迅速地开展工作、打开局面,是王杰峰上任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王杰峰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关系、招录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机构组建工作,另一方面深入调查陵川药品市场状况,为迅速开展监管工作做着准备。在那段日子里,王杰峰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每天的休息时间最多也就是4个钟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王杰峰带领刚刚招录的有限的几名工作人员,果断出击,从规范药品流通领域入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药品市场整治行动,查处违法经营单位和个人78个,立案39起,没收假劣药品250余种,取缔无证批发窝点26个,建局仅仅4个月,就取得了全省案件查处第一名的好成绩,极大地净化了全县药品市场。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王杰峰既接到过匿名威胁电话,也接到过说情电话,有的相对人还直接送过现金,求他网开一面,但王杰峰没有退却、没有犹豫,顶住压力,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依法处理。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陵川分局启动了零售药店布点工作,帮助相对人做好药品经营许可证申办工作,一批合法药品经营企业建立起来,陵川县药品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在监管与服务的互动过程中,药监局这只全新的执法队伍的监管权威也逐渐树立起来。
来到陵川的第二年,王杰峰开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和推进药品监管工作。只有在药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才能实现药品监管的根本目的。基于这样的考虑,2003年王杰峰带领陵川分局大力推进陵川县中药材GAP建设,经过一年努力,帮促企业取得了党参GAP认证证书,使得陵川县成为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不仅促进了该县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全县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在陵川工作两年之后,王杰峰赴任阳城分局局长。这次,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农村。按照晋城市药监局的统一部署,他部署开展了“百镇千村药品质量万里行驻村蹲点”活动,一干就是8个月。阳城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有18个乡镇、473个行政村、2689个自然村,他带领阳城分局全体8名执法人员,分成四组,手推自行车,肩扛背包,深入山庄窝铺,走进农庄院落,吃在农村,住在农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用药知识,严厉查处兜售假冒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据不完全统计,阳城分局累计行程34000余公里,蹲点964人(次),举办各种咨询、座谈会、现场宣传7246次,接受群众咨询9万余人(次)。检查涉药单位694家(次),查获假劣药品2616个品种(批次);清理“家庭小药箱”5386个,清理出假劣药1134个品种(批次)。主题实践活动地开展,不仅极大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有效保障了农村群众用药安全,而且也使得年轻的药监执法队伍得到锻炼,改进了作风。阳城分局被县政府树为政风行风评议标兵单位,《中国医药报》以“千里走单骑,一路送‘安全’”为题整版报道,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要求全系统向阳城分局学习。
在基层药监分局的五年间,王杰峰所在分局连年被省局、市局、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正是由于这样的业绩,王杰峰被省局党组提拔,成为晋城市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走向领导岗位,王杰峰依然保持着勤恳敬业的本色,他主抓政风建设工作,提出了“抓政风促工作,抓工作促政风”的政风建设工作思路,围绕创优发展环境、维护群众利益、构建长效机制、从我做起树政风四条主线,以开放性思维促进日常工作与政风建设有机结合,促使政风建设成为开展日常工作的动力,推动日常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开展。2009年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所属6个分局均被省局党组表彰为“政风建设先进单位”,成为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以8个整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