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贵州毕节5名流浪男童之遇难经过(10)
听说很多官员被免职,陶进财和一些村民也觉得他们有责任,但是从父母亲的角度考虑,还是父母亲的失职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这些父母能留一个人在家,照顾这些孩子,情况也许就不会这样。
“村子里这些没有爹妈看着的孩子,没人能管得了,野得很。你能让老师管吗?他们也不能整天跟着。”这位陶姓的村民向城市信报记者反映道,孩子整天辍学、逃课,就是孩子爹妈管教不严,其实也不是管教不严,根本就没人照看他们。
经过这件事,村子里的村民也在反思,他们不能放任孩子,让孩子整天疯跑,那迟早会再出事,但是他们也要出门打工养活这个家,现实的矛盾也让他们陷入两难。
目前,孩子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据介绍,孩子父亲已经从深圳回到毕节,见到了在殡仪馆的孩子。
据相关负责人说,这起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已基本结束。11月20日凌晨,5名少年的遗体在殡仪馆火化,民政部门慰问了家属并留下慰问金。
流浪数日,竟没人发现“亡羊补牢”式机制还要多久?
5男孩遇难,如今,毕节市各相关部门都积极应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这些部门谈的最多的是未来要怎样加强管理,怎样扩大力量。事后才知道补充,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机制还要多久?
现今,很多网友也在议论,导致5男孩死亡的垃圾箱距离流仓桥办事处只有100多米,距离当地派出所也就是几百米。这几个孩子确实有他们的问题,但试问,此刻,他们应该享受的社会保障又在哪里?目前,虽说畅谈未来,但毕节市也确实应在教训中反思,建设救助站,设置救助电话,多部门联动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安置的办法。其实,最主要的一点,是把这些事落到实处,不要成为空谈。
事件发生后,毕节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相关回应,其负责人表示,对5名男孩的死亡非常痛心,这次事件暴露出毕节市在社会管理、社会救助和保学控辍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毕节将吸取教训,健全和完善主动救助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学校管理,认真开展关爱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同时,毕节市委、市政府对在此事件中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一份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中,有一份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在通知的第四条中,公安、民政、财政、卫生、城管、交通等部门及各乡办事处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应及时告知、引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到民政部门。
通知时间是2012年9月30日,事发之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该区也出台了办法,但是现实时,乞讨的孩子就在眼前,相关部门却没有发现。
在擦枪岩村采访时,城市信报记者采访学校的老师,想了解遇到孩子长时间辍学,学校应该怎样处理,但是都得到了沉默的回答。
而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表示,这起事件反映了教育工作中的诸多不足。5名孩子中,有4人辍学,如果责任心和管理水平真正到位了,真正及时、反复地与家长或监护人及相关部门沟通,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在具体措施上,教育厅把“控辍保学”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考核指标,并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首要内容。从明年起,小学辍学率未控制在2%以内,初中辍学率未控制在3%以内者,实行“一票否决”。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为一线,教育部门与学校、家长为一线,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另外,抓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建设一批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学校,为他们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建立辍学通报制度、辍学学生报告和动员复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