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明去世后大家为他修陵园
有的人在位时,有利群众的事儿干不了几件,天天想着修书题字,以便去位后能让人记住。殊不知,越是这样,群众越反感,所以出现了有人退休了就没人理睬,有人倒台后群众放鞭炮、砸石碑的事儿。
但在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有个人已经不在当地工作10几年了,群众听说他去世了,自发为他修了陵园。
这个人是马海明,2011年遇车祸去世时58岁。马海明一辈子官儿当得不大,事儿却谋得很实。他带着群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百姓鼓了腰包,好了生活。自然被记住了他。
记者 尚国傲 实习生 贡钰莹
当个“四无经理”
马海明1976年参加工作,1995年6月当上了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
1996年4月,他在外出考察学习时,被人家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吸引。
考察回来后,他向乡党委汇报得到了批准,并被派往重渡沟兼任潭头镇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的经理。有个经理头衔,却是一个没下手、没公章、没办公室、也没经费“四无经理”。
菩提树下他和村民争得面红耳赤
重渡沟地处熊耳山余脉,分西、南两道沟,面积30余平方公里,因尚未开发,没有游客往那里去。摆在马海明面前的,除了景点线路设计、资金筹措和宣传营销的常规难题,还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难题。因为在村民心里,根本不懂啥叫“旅游”。
重渡沟村有一棵老菩提树,距今约1400年,枝干茂密,村民经常在树下吃饭、纳凉,第一次群众动员大会就是在这个老菩提树下召开的。“咱们重渡沟这水、这竹子在咱洛河可是独一份,要是把咱这儿开发成景区,将来你们家家户户住楼房,开宾馆,人人都能当老板,过几年你们家家都能开上小车……”当年马海明在菩提树下唾沫横飞,和村民争得面红耳赤脖子青筋蹦多高地给大家描述重渡沟发展蓝图的情景,至今还常被重渡沟的村民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