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 录取初中生为硕士生成美谈 跳出课本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李华钟一生耕耘于康乐园之中,情栽桃李。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冼鼎昌先生更是赋诗称其“形劳案牍人谁解,怀璞传薪用意长”。他从事教学工作六十年,硕士、博士加起来不过十几人,但对每一个学生他都耗费精力“用心去带”。
他的“用心带学生”,就是强调师生间的沟通。李华钟奉行“饭桌教育”,常常和自己的学生边吃边聊,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谈。他认为,一个研究生早在本科阶段就已经练就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导师的作用不在于讲授课本上的基本原理,需要传授的是一些隐藏在科学成果背后的,书本、文献、期刊上看不到的东西。像思维方式这类抽象的知识,必须由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教授,身体力行,启发学生,方能让他们有所领悟。
李华钟与学生的诸多故事中,这个更是传为美谈。
1978年,中山大学收到一封来自湖北武汉的信件,写信者是名为胡泊、胡连的两兄弟,信中说他们自学物理九年,还自修了英文,希望能报考中大物理系研究生。不过,两人只是初中学历,初中毕业后便到工厂做工。
李华钟对此事极为上心,在通过查阅兄弟俩的作业本、学习心得,与学校沟通并派专人到武汉进行考试,认可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潜力,在通过了中大的最后一轮面试之后,将只念到初中的胡氏兄弟录取为物理系硕士研究生。
胡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华钟教授对兄弟两人有提携之恩,在他们入校后也是多有教诲和支持,两人时刻铭记在心。
后来,哥哥胡泊在美国取得博士后在美任职,弟弟胡连先在中大任职、后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授,这段故事一时被传为美谈,并被许多媒体称颂,正是“不拘一格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