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65406084
本馆由[ 好姐妹 ]创建于2013年02月22日

插友的悼念

发布时间:2013-02-22 19:22:52      发布人: 好姐妹

悼育芷         ——插友的悼念

 

      育芷,我们是校友,是插友。我们都是草原的女儿,而你更进我们一步,你成了蒙古族家庭的儿媳,真正做到了和草原血脉相连。在城市里,草原的营养继续滋养着你,当你身患重疾的时候,有巴特尔和朝克两个蒙古族汉子护佑着你,带你去了欧洲,看了奥运,参观了世博,让你在病魔缠身时仍能满足一个个心愿,享受生活的阳光。你在《扎洛集》中写下了心里话:“……让心中溢满了那久久不能忘怀的草原情结。”我知道你为什么用了“溢满”,因为你觉得无论到了何方,你都忘不了草原,你的身心仿佛都留在了草原。

      草原是生命的摇篮。在草原,我们经历了与自然共生的古老生存方式,随着季节迁徙游牧,骑着马儿和骆驼放牧牛羊。当我们把马奶酒弹向青天的时候,我们的心变得和牧人一样。每年春天,我们都要接生那么多羊羔,还看到了牛犊子、马驹子和小骆驼的诞生,我们从中体会着牧民的辛苦、喜悦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草原上,牧民这种对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由心而生无处不在的,对不相识的路人,对孤苦的老人,对私生子,对弃儿,他们都抱着宽厚的爱心一视同仁,即便是对病弱畜,对伤残的狗,对自然界行将逝去的生命,他们也都以心比心给予关怀、照顾。他们觉得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草原的生命是坚韧的。这是游牧生活方式对牧民的要求,不管是羊倌、牛倌、马倌还是骆驼倌,都必须独立地照顾好自己的畜群。面对一年四季的严寒酷暑,面对狂风、冷雨、暴雪、白毛风,都不觉得这是什么多大的困难或有什么沉重,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都是和畜群共进退。草原上的人,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都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勇敢和坚韧,他们不习惯用语言去多表达什么,更不会去倾诉什么委屈。他们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各种生命的朋友,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含蓄、不露声色甚至有些木讷,但他们的内心有一般人难以得到的平静、淡然、快乐和阳光,而这就是一种坚韧。

      所以,我们感谢草原。是草原的古朴、坦荡、真诚治愈了我们的伤痛,是草原博大、包容、万物共生的生活态度滋养丰富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心中有追求、有韧性。即便是身处嘈杂的城市,即便是功利和物质化无孔不入,我们的内心也和牧民一样能够做到平淡、天真。即便是有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疑惑、再重的疾病,我们也会前行和笑对。

正因为如此,我更理解育芷了:她为什么能去化解那么多矛盾,凝聚那么多朋友;她为什么提出给卞校长塑像,为什么对我调查了解文革初期给予那么多的支持、帮助;她为什么吸着氧气坐着轮椅还操那么多人的心,还要唱歌弹琴,还要旅游。育芷,正像你说过的,你对去草原“为之自豪,且无怨无悔”,你的所作所为说明你是草原的好女儿。育芷,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滋养着我们的这种精神和情怀永在,草原与你永在。

                                                                         刘进

                                                                   20111219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