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977088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2日

入行,曾经只是个偶然

发布时间:2011-06-27 10:26:14      发布人: 黑白双煞
作为国内第一瓶干白和干红的缔造者,并参于葡萄酒文献的翻译。 作为国内第一瓶干白和干红的缔造者,他不断追随国际趋势的脚步,记录了“西风东渐”下产业接轨国际主流的征程;
  从黄河故道,到河北沙城、河北昌黎、新疆鄯善、宁夏玉泉营、甘肃黄羊河,正是他力主科研要结合生产,不断引进国际著名酿酒葡萄品种,从而带活了一方经济;
  也是他,在古稀之年依然执著毕生努力的事业,参与翻译汇编OIV(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的三部权威经典著作以及其它相关文本,累计文字数百万,是我国葡萄酒行业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文献;
  将这一切都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红酒界泰斗——郭其昌。2007年2月的一个午后,北京当天的气温异于往年同时段的温暖,当记者坐在这位和蔼的前辈面前时,感受到是一种平和与包容。对于自己付出毕生心血的事业,郭老说:“新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几十年,我只是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一段60载执著于事业的生命历程,一本代表新中国葡萄酒业进程的鲜活史书,在寥寥数语中,瞬间将极致的绚丽化为了平静。
  入行,曾经只是个偶然
  1946年夏天,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毕业的郭其昌回到青岛家中。时值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敌产的混乱阶段,要寻找到一份对口工作相当困难。经人介绍,郭其昌到青岛敌伪产业清理委员会,负责查抄工作。
  作为那个时代有理想的年轻人,他所思考的是如何报效这个已是千疮百孔的国家。因此,郭其昌便常向父母念叨:“我是学化工的,整天干清点、抄写的工作,以后时间长了,会将学到的知识忘记。”在他的极力要求下,郭其昌在银行中任职的父亲帮他谋到一份化工厂的工作。
  找到了对口工作的郭其昌下定决心:好好工作,学有所用。但是一场突来的变故,改变了这位年轻人今后的命运。因为当时生产条件有限,工厂里年久失修的管道向外缓慢泄漏氯气,参加补漏工作的郭其昌身体严重受损,不得不回到家中静养。不久,时任青岛啤酒厂厂长的朱梅来到郭其昌家中做客,问他:“我们厂和你专业也对口,要不到我那里去试试?”于是,郭其昌在1946年冬去了青岛啤酒厂。由于勤学肯干,朱梅厂长对这位年轻人很是器重,并有意制造机会让他得到更好的锻炼。啤酒厂新接收了一个葡萄酒厂后,朱梅便派郭其昌去管理。
  郭其昌就这样跨进了葡萄酒界,他的人生从此转折。当时国内尚在经营的葡萄酒企业仅7个,年产量115.8吨,并且这7家酒厂中有5个是由外国人建立的。面对落后的民族经济和尚在襁褓期的葡萄酒行业,郭其昌感慨道:“葡萄酒业需要大发展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