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首席教授丁淦林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929646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9月19日

丁淦林教授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1-09-19 09:23:11      发布人: 一米阳光

  

 

  

 

  12月9日上午,逸夫馆内济济一堂,复旦大学新闻系丁淦林教授为我校新闻系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丁教授主讲的题目是《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他首先阐述了探究党报的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性。他指出党报的地位很重要,是中国新闻理论的核心和主体。他将党报的形成与发展分成了四个时期,分别用两个字归纳:指导、组织、党性、导向。

  1921年至1927年,是党成立初期,在理论上,基本没有自己的党报思想,按照前苏联的理论模式。1922年9月13日,由陈独秀主编的《向导》,才开始宣传党的思想。并且在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向导》的舆论指导地位。

  1928年至193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开始在农村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新闻事业。1931年11月7日,党组织在瑞金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利用军委电台搜集信息,编译刻印 “参考消息”,还出版了《红色中华》报、以及《青年实话》,发行高达3万份,成为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报刊。党报的发行在当时有两种方式,一是邮发合一,另外一种是类似文件形式,有组织的发行。这一时期的党报工作,从理论上按照列宁的党报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了党的新闻事业。

  37年至80年代,党性是党报思想中突出强调的。抗战开始后,我党决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自己的机关报,直到南京失陷后,在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入乡随俗”,既在报纸上发表社论同时也刊登广告,很好的融入到群众中。随后,42年的整风运动时期,3月31日,《解放日报》改版前夕,毛泽东亲自召开座谈会,要求全党必须重视并利用报纸来更好的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强调党报应该增强党性。这一时期,我党已经明确了党报的性质、任务,提出了许多关于党报的观点,大大发展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并且具有中国特色。

  94年,江泽民为《南方日报》题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党报要适应新的形式,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导向。

  丁教授还指出,党性是党报的根本基础,应该成为党的思想工作的阵地,宣传党的政策。最后,他回答了昌大学子有关党报改革、“小报养大报”、办都市报等方面的提问,做出了精彩的回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