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95456927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1年11月24日

著名的“四个一”学生—— 张培刚

发布时间:2011-11-24 09:56:37      发布人: jackson

  张培刚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是著名的“四个一”学生: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中国人获得哈佛大学最

  

 

  张培刚高奖———威尔士论文奖。

  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学校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报名表。这张修业证明显示,张培刚当年只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跳级考入武大预科。当时国立武汉大学刚刚成立,招生非常严格,当年的文科班只录取了张培刚一个人。

  1941年8月张培刚从香港乘船抵达波士顿,进入康桥哈佛大学。他选择了《农业与工业化》为博士论文题目。张培刚在哈佛的图书馆里申请了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他阅读了德文、法文、英文参考书200多本,涉及到的经济学家就不下180余人,包括了当时经济学中有关的主要论著。张培刚用了9个月的时间,1945年10月写下了英文稿的《农业与工业化》。答辩时,张培刚只用了一个小时。答辩顺利通过,几天后,老师让他改名“peterchandler”填在论文封面,参加威尔士奖的竞争。1949年,他的论文由哈佛大学出版,并成为许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指定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鸿业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就在老师给他的书单上意外地发现这本惟一一个中国人写的书。

  1946年,张培刚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张伯伦还曾邀请他在哈佛任教。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还是决定回国,应武汉大学邀请担任武大经济系主任。1948年张培刚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他是委员会中位居第四的高级官员,但他却认为这份美差只是个闲职,为了迎接新中国,在解放前夕,张培刚舍弃了600美元的月薪从曼谷再次回到武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