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治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4934189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17日

张文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0-06-17 15:25:4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张文治是我国造船界的前辈,早年已立下研学潜水艇以增强国力的志向,后来虽然事与愿违,未能亲自参加海军建设,但是在水上运输船队的建设方面仍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治学严谨,长期用心钻研技术,积累经验,对于造船及轮机方面的新技术书籍包括解放后的苏联书籍都广为搜集,每日坚持数小时的阅读,尽量保持自己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最可贵之处是他的实践精神,他勇于把所学的理论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办事富有决断和创造性,他平素最嫌弃纸上谈兵,深恶痛绝那种空谈理论不见行动的行为。当40年代、50年代我国造船工业还处于十分薄弱的境况下他连续完成了一批长江货轮、客货轮和拖轮的设计和制造,为中国当时少数几位能从理论付诸实践而做出成绩的先行者之一。

    在50年代,一切唯苏联专家“指示”是从成风,张文治一直认为技术问题必须通过自我思考,经过实践检验,合理的意见接受,不合理的不能因为“政治”上的考虑而违心屈从。当时为了设计长江驳船线型,他和苏联专家意见有分歧,他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川江的经验,终于设计成功长江上游驳。而后在审查汉渝线客货轮和沿海5000吨干货船线型时他尊重苏联专家提出改变艏艉线型的意见,欣然同意采纳,经船模试验证实的确可以减少阻力。可见他对技术问题始终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1960年全国大搞超声波、柴油渗水、煤气锅炉等技术性运动,因为是响应党的号召,他均表示支持。虽然也曾觉得有些不科学,有怀疑但未坚持反对,因而造成浪费,事后他曾多次自我检讨。1960年6月在芜湖造船厂鉴定验收了长江航运局订造的水翼船,也不是很成功的,但对我国水翼船的发展有了一个开端。同年8月,在上海港机厂验收了5吨门吊,系苏联专家指导下设计,因刚性不足,发生吊臂断裂,虽已完成多台,不得已停止使用;1961年3月,在新港船厂验收吸粮机;5月,在大连主持“跃进”号轻载试航;1962年6月主持长江“昆仑”号申渝段试航;10月主持“跃进”号连申段重载试航;“1963年1月在新河船厂主持试制锚链的鉴定”;8月在新港厂主持“民主一号”轮的大修理鉴定等。凡此类工作均在张文治的直接主持或领导下进行,有成功也有失败,他均勇于承担责任,力求吸取教训,以达到最后完成的目的。

    1964年在全国人大第三届第四次会议上,张文治以人大代表、交通部水运总局总工程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身份,提出要求引进瑞士苏尔寿RD系列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专利的议案,并为当时的交通部和六机部采纳。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泛滥,这一正确的建议被多次批判为“崇洋媚外”,“卖国主义”,张文治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屈辱,但是历史最后终究证明他的提议是正确的。

    张文治为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诚,爱憎分明,直言快语,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因属技术权威,在交通部首当其冲,第一批受到批判和冲击。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因外界的压力而歪曲事实,承认和检查自己在技术工作中所曾犯的错误和缺点,但也决不妄加夸大,以求过关。

    1977年5月6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而至半身瘫痪。从此卧病床上。至1984年6月26日去世,前后为期七年,健康情况时好时坏,精神上是十分痛苦的,但他仍坚持看报和学习,始终十分关心国家经济建设的前途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他卓有成就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作者:陈永晓)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