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尔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却因染肺炎而不幸病故
启尔德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懂西医的医生和护士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他希望创办医学院,通过“复制医学传道士”,来解决缺乏人才的困境。
各方面的条件都在成熟。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已于1905年废除,清政府开始推行“办学校”的新政;而到达四川的外侨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先后建立了不少中小学,为创办大学进行了生源上的准备。在基督教差会的主持下,华西协合大学于1910年3月11日正式开课,积极参与筹建事宜的启尔德,成为学校董事会的第一任主席。华大的医科于1914年建立后,启尔德又登上讲台,亲执教鞭,讲授生理学、眼课和化学等课程。
启尔德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四川分会的组织者之一。1911年四川战事不断,“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爆发,清兵和政府军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启尔德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亲率医疗队奔赴火线,设立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他赤着脚,穿着草鞋,冒雨行走在泥泞的战场上。他本着人道主义之精神,不管伤者是清军或是革命军,皆全力救护。数月时间里,启尔德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活人无数。
启尔德夫妇创下的仁济男女医院,“仁济”二字是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对教义Love(爱)和Mercy(同情怜悯)的中文概括,也暗合中国儒家仁爱济民的思想。而启尔德一生的作为,正是对这两个字的最好阐释,就如美国人Rev. James M. 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他离开设备好的医院去为普普通通的士兵服务,而在当时士兵是不受人重视的。中国人都说他真正是一个完人,从未见过具有如此仁爱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1919年,启尔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却因染肺炎而不幸病故。消息传到成都后,受他惠泽甚多的成都人,在祭祀孔子的文庙举办了中国传统的祭奠仪式,给中国人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基督徒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