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的父亲李盛鹏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33500380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3年01月26日

李娜爸爸最终还是为李娜选择了继续打球这条路

发布时间:2013-01-26 21:11:53      发布人: jackson

许多同学都在那时陆陆续续放弃了网球,但爸爸最终还是为我选择了 继续打球这条路。回家后他没有提到老师在家长会上的抱怨,而是让我继 续专心练球。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感受到教练和老师之间的竞争和对彼此 的不屑。

老实说,在后来的若干年中,我曾经多次怀疑自己是否该踏上网球这条 路。但当时的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这一代的许多孩子都在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许多人不喜欢数学奥赛班,但他们的父母喜欢说“我的孩子在奥数班”,于是他们就得坐在教室里,挖空心思地考虑“已知笼子里共有鸡和 兔 15 只,共有 40 条腿,那么鸡和兔各有几只”的问题。我对网球说不上多热爱(有时简直就是痛恨),但我还是坚持练下来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我坚持的唯一原因是大家都认为我应该坚持下去。 当我坐在教室里试图为枯燥的课文分段,并总结归纳段落大意的时候,我偶尔会思念网球场上明媚的阳光,以及网球撞击在拍子上的响声。但当同学们尽情享受着寒暑假,或是聚在一起讨论昨天晚上看的电视剧剧情时,我 就只能木着脸走开—我没有寒暑假,他们说的电视剧我都没看过,我没有 时间看电视。

11 岁那年,我和业余体校的另外几个队友进了省队的集训队,我们的 指导教练就是大名鼎鼎的前亚洲冠军余丽桥。从 11 岁开始,她就是我的教 练,一直带了我 9 年,到我第一次退役。

余教练告诉我们,进省队的名额只有一个,想要从集训队进入专业队, 就要更加努力地训练。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竞争”两个字的含义。我们几个人都住在 一间宿舍里面,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训练,都是亲如手足的好朋友。和好朋 友“竞争”,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加上我在这些队员里年龄最小,家里经 济条件也很一般,虽然成绩算是比较不错的,但也没有胜出的信心。

正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一个新的机会忽然出现在眼前—作为集训队的 队员,我有时可以代表湖北队出去打一些锦标赛或者业余赛,在某场比赛中 火车头队的教练相中了我,并和我爸爸取得了联系,表示希望我能到火车头 队打球。

爸爸很犹豫,因为对我能否加入湖北省队没把握,但又不甘心让我去火车头队—当时的湖北是网球强省,连续出了好几个全国冠军,火车头队虽然实力也很强劲,但比湖北队还是略逊一筹。 爸爸在反复思索后,最终婉转地谢绝了火车头队的教练。爸爸一直希望我能成为全国冠军,湖北队作为网球传统强队,无疑是培养冠军的最佳土壤。

爸爸和我那时都没想过日后会有“大满贯”这类比赛,我们的梦想止步于全国冠军,能打到国内第一,已经觉得是莫大的荣耀。另外,爸爸也有 一些更现实的顾虑—湖北队离我家的距离不过三站路,如果我去了火车头 队,想多见我几面就很难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