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首任市长曾有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3159073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8日

曾有翼报考京师大学堂

发布时间:2015-06-08 12:41:1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悄然间,北京大学已经走过了110年历程,第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沈阳人是谁?他是怎么考到北京大学的?不妨看一看106年前的“高考”是什么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盛夏时节,居住在奉天省城南郊红菱堡乡间的读书人曾有翼,听到了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消息——因庚子之乱(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而停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已经恢复办学,开始招考新生。

京师大学堂的复办

京师大学堂本来创办于1898年,是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定国是诏”中的第一项改革措施,但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德国、俄国军队占据大学堂作营房而停办。待到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签约》后,1902年1月,光绪皇帝发布了上谕,“兴学育才,实为当前急务。京师首善之区,尤宜加意作养,以树风声。从前所建大学堂,应即切实举办”,于是新任命的管学大臣张百熙就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招生办学的事情来。

张百熙认为当时新型人才缺乏,应该兴办速成教育,就先开设了仕学与师范两个速成科,其中仕学馆专收五品以上京官,师范馆则准许各地贡生监等报考,这样才有了这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大学堂学生之举。但这次京师大学堂的复办对学生的入学标准定的比较高,“必求品德端方,志趣闳远,中学既具根柢,西学已谙门径者”,说明这大学堂已不再用传统科举取士方法招生了。

曾有翼报考

家住红菱堡的青年书生曾有翼,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在籍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的一个贫苦农家,他天资聪颖,但因家中生活困苦,无力供其读书,就经常跑到私塾窗下偷听。经过多年的勤奋自学,他竟也考取了秀才,进入了奉天府学,成为“合字号”(专收汉军八旗子弟就读的官学)的一名附学生员。虽然这些年里曾有翼走的都是“科举正途”,但他却并非读死书之人,眼见国事凋敝,他开始在八股文章之外研究起国外传入的新学,这次京师大学堂招考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深造机会。

曾有翼兴冲冲的赶到奉天府学打听到这次招考的详细要求,顿时心里凉了半截,因为在《钦定考选入学章程》中清楚写明“师范生年岁,大约取三十岁以内”,而此时的他已经32岁,明显不符合报考的年龄要求。但他实在不想放弃这次考学的机会,他想到了任奉天府丞、提督学政的郑叔忱。

郑叔忱是福建长乐县人,进士出身,做过翰林,平日里对府学的生员要求甚严,每月组织两次考试,到年底还要对学生按考试成绩优劣评出甲、乙两等,但他最重学生的才学,对勤奋好学的曾有翼非常器重。果然,这次曾有翼因超龄不能报考之事求到他的门下时,他慨然应允,同意曾有翼将年龄改作30岁。曾有翼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读书备考了。

考试现场

时间过得很快,九月初六考试开始。这次考试,由郑叔忱会同盛京将军增祺、奉天府尹玉恒共同主持,在奉天历史上还从没有过三位大员共同主持考试的先例,可见清政府对这次考试的重视。当然,这次考试的内容也与昔日科考的内容颇为不同。

考试共分四门,每门均是两道题。第一门考的是中外政治史事,与科举考试中的策论相似,“汉时廷臣多以经义断事论”、“埃及、希腊、罗马皆西方古国,其文教、政治若何策”。第二门是中外舆地题,也就是地理,“中国西北界山、东南滨海其控扼要害之区安在策”、“徐氏《瀛寰志》略谓日本平列三大岛,试证其误策”。第三门是物理,两道小题,一是“正电负电释”,即说明什么是正电负电,二是“空气传音述”,即解释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一门是数学,第一题是通过勾股定理求两条直角边及中垂线的长度,“设如平三角形底长四十二尺,大腰与中垂线之较十八尺,小腰与中垂线之较四尺,求两腰及中垂线各几何?”第二题则较难些,“斜剖方形以句(勾)股驭之,若斜剖四不等边形驭之当用何法?”这些考题在今天来看大致也就是初中的水平,但当时却真是难倒了无数考生。不过好在曾有翼平日里学问根基确实比较扎实,在考场上发挥得倒是不错。

录取与入学

没几天,考试结果就公布了。按照京师大学堂的要求,奉天省共考选了五人,曾有翼名列第一,另外四人是旗人贵恒,辽阳阎毓秀、邹大镛,锦县李树滋。奉天学政郑叔忱将考取的学生名单、试卷和所在州、府儒学出具的保证书,一并送交京师大学堂,随后这五人在当年12月顺利入学。

   这次“高考”改变了曾有翼的人生命运,1907年他顺利成为京师大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民国十二年(1923年),奉天省政府决定设立奉天市政公所,这就是沈阳建市之始,21年前报考京师大学堂的那个乡间读书人曾有翼,被任命为奉天市第一任市长。



(上两图为,1923年曾有翼致大学堂同学、国会参议院议长吴景濂书信一封)



(光绪癸卯年,即190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仕学馆学生合影,曾有翼当在其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