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会从哪儿逃走呢?
A:对啊,衣物能起到很好的助燃作用。虽然“整个房间的物品均为易燃物”,但没有衣物助燃,焚尸绝非易事。如果不是为了焚尸,凶手干嘛要放火?滚滚浓烟会吸引保安的注意,尸体不是更容易被发现吗?
据参与救火的目击者称,事发现场非常诡异。屋内起火后,一股烧焦味不断从金匮教研室里传出,保安赶往扑火时,却发现该房铁门紧闭,拍门亦无人应答。当他们开门扑火时,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赤身裸体的女子趴在桌上一动不动,一团火苗在她身上跳动。“当时铁门已被锁死,所有门窗紧闭,连窗帘都没有拉开。离奇的是,女孩虽然全身赤裸,却只有背部和左臂被烧伤,密闭屋内不见死者衣物,就连桌上的书堆也只有几本书被焚毁。当时她的嘴角还有鲜血流出,把我们吓了一跳!”
据现场调查人员透露,小赵被发现时,全身赤裸,面部向上,躺在桌上一动不动,一团火苗在她身上跳动,桌上的书堆也只有几本书被烧毁。她的嘴角有明显的血迹,鼻孔未发现吸入浓烟,现场还有一把铁锤。据调查人员分析,火势微弱,所产生的烟气不至于令人窒息,火也只烧了她的左腰部,现场没有发现被烧时挣扎的迹象。据此分析,可初步排除小赵自焚或被烧窒息死亡的可能。另外,现场没有找到任何衣物,那么她自杀的可能性极小,怀疑是他杀。
B:尸体迟早会被发现。只要能在火情被发现之前,迅速逃离现场,凶手就有可能放火。你想想,如果没有火灾,保安发现尸体后,会如何处置?
A:应该会立即报警,在警方到来之前,保护好现场,不进去乱踩乱动,不翻弄尸体。现场可能会留下指纹、脚印、毛发、血迹、精斑等蛛丝马迹,这些都是重要的破案线索。
B:如果现场又发生火灾呢?
A:他们当然会赶紧扑火......哦,是扑火!
B:你真聪明!你可以骂这群保安“蠢蛋”,干嘛要对现场进行人为破坏?但教学楼发生火灾,他们当然要救火,看见“一团火苗在她身上跳动”,他们当然要扑灭火苗,这难免要翻弄尸体。这样一来,即使不利于警方破案,他们至少不会因救火不力而被炒鱿鱼吧!
A:你说他们翻弄过尸体?
B:如果小赵“面部朝上”,应该是仰卧,参与救火的人员不可能看见小赵“背部和左臂被烧伤”。如果看得见背部,说明小赵不可能是“面部朝上”。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翻弄过尸体。
A:会不会是侧卧,然后“面部朝上”?
B:你自己躺下试试。
A:这个动作好难。
B:总之,在警方到来之前,保安已自乱阵脚,为了救火,不得不“毁尸灭迹”。
A:如果保安不救火,小火也会演变成大火,最后还是会“毁尸灭迹”。
B:所以,救不救火,凶手都能达到目的。
事发当晚,记者在该大学教学楼门口试图进入事发现场时,曾被门口值班的保安拦下。随后本报记者与南方电视台两名记者绕到办公楼背面,却意外发现大楼侧面有一道门没有关,可以进入大楼内部。随后,记者一行三人从该门进入教学楼,此时已是晚上11时40分许。
记者昨日对第一现场暗访时发现,即便大楼一楼装有防盗网,凶犯仍有多条逃跑路线可以选择。大楼切面呈王字形,有三条楼梯可上下楼。而事发的金匮教研室就在南侧楼梯旁,相隔只有两个洗手间。而从三楼的洗手间可直接爬到2楼窗台裙,而二楼窗台还可以直接走到楼背后的大操场。记者在该洗手间看到,足球场的看台正好紧挨着事发大楼,最高一阶正好与窗台裙相连,不用爬都能走出去。但循此路逃脱虽可最大程度避免被门卫发现,却很容易留下指纹等痕迹。因此,有关人士认为,疑犯在别人灭火时趁乱逃跑才是最佳选择。
A:确实狡猾。但“当时铁门已被锁死,所有门窗紧闭,连窗帘都没有拉开”,凶手会从哪儿逃走呢?
B:你应该留意一下教研室的铁门构造,不论在室内还是室外,这种铁门都可以反锁。一旦扣紧,如果没有钥匙,从门外是无法进去的。案发现场又在四楼,“一楼装有防盗网”,爬窗、翻墙的可能性不大,况且当时还不到12点,大楼外面应该还有行人经过。
A:“大楼侧面有一道门没有关,可以进入大楼内部”,如果教学楼的安全管理如此漏洞百出,凶手当然会肆无忌惮。“从三楼的洗手间可直接爬到2楼窗台裙,而二楼窗台还可以直接走到楼背后的大操场”,你觉得这条逃跑路线如何?
B:既然凶手可以从四楼走到三楼,为什么不能直接从四楼大摇大摆的走出大门呢?这样风险更小,不会留下太多作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