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瑶选择了“生命禁区”
1996年7月,冯自瑶主动申请进藏,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毕业来到亚东,在边防一线哨所任机务师。扎根边防科研岗位16年,他先后获军队科技成果奖10多项。
冯自瑶刚到边防一线没多久,驻地就大雪封山。部队让他负责筹建一个通信站,他和战友背上干粮,向雪山进发了。
在山麓一片开阔地上,他们就地取材搭建简易营房,用油毛毡铺作地面。在杳无人烟的雪山上,冯自瑶带领大家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总部和军区表彰。
1998年,冯自瑶被抽调到一个新的哨所参加工程改造,他从一座雪山上了另一座海拔更高的雪山,环境愈发艰苦。那里一天过四季,风雪雷雹是家常便饭。一天早上,哨所突遭雷击,那道闪电竟生生穿过屋顶,击穿了热气腾腾的高压锅。
新哨所每年有6个月时间大雪封山。封山后,上山基本靠爬,下山基本靠滑。
哨所24小时供电不能间断,油料保障是个大难题。200多升的大油桶,用车只能拉到半山腰。到山顶机房的路坡度有六七十度,积雪有一米多深,只能改用小油桶分装送上山。上山时,前面的人把背包绳一端系在腰间,一端拴好油桶,使劲往上爬;后面的人则边爬边用力往上顶。下山时,官兵们把大装具放背后驮着,小装具在怀中抱着,沿着雪道小心翼翼往下滑。
一次,山顶机房线路被雷电击中,冯自瑶带两名战士紧急抢修。没膝深的积雪中,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小分队深一脚浅一脚,慢慢向前挪动。突然,冯自瑶一脚踩空,连人带装备瞬间消失在七八米开外的雪沟里。两名战士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背包绳,费尽力气才把他从沟里拖上来。
那一年,冯自瑶带领小分队圆满完成工程改造任务,机务组荣立集体三等功。他在《戍边日记》中这样写道:“选择了‘生命禁区’,就选择了挑战极限。吃苦,是边防军人的生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