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楠突患白血病
在冯军眼里,两个女儿的遭遇与家乡的水污染密切相关,经过调查取证后,他将目标锁定为当地一家轧钢厂,并将其告上了法庭。
冯亚楠一案从河北大厂县初级法院一直打到河北高级法院,冯军全部败诉。日前,他准备向最高法院提起申诉。
冯晓楠一案初审同样败诉,二审尚未宣判。对于未来,冯军坦言,几无胜诉可能。但是,他坚称,要一直告到底。
2006年3月的一天,冯亚楠突然牙床肿胀,几天之后被河北和北京多家医院诊断为白血病(俗称“血癌”)。
突然遭此厄运,冯军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直身体健康的女儿会患上这种绝症,后来在一位大医院医生的“可能是水污染”提醒下,他想到了家里的那口井。
当年3月底,他将从井里提取的水用干净的水壶装好,送往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廊坊分中心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送检水样总砷超标2.95倍,总锰超标3.8倍。这两种物质都是剧毒物质,砷更是砒霜的主要组成元素,大量医学研究表明,砷、锰都能诱发癌症。
拿到检测结果的冯军赶紧带着二女儿冯晓楠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症状与姐姐一样。
2007年6月19日,无力进行骨髓移植的冯亚楠在当演员的梦想中痛苦离世。
女儿死后,冯军开始搜集证据,他一度想联合其他受害者维权。他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水污染问题影响的不只他一家,近几年,当地数十人因癌症死亡,夏垫镇夏垫村甚至被外界称为癌症村。在冯军取证的过程中,有20户人家承认有家人或亲属死于癌症。当时曾经直接求证并要求匿名的一位北京媒体人士向本刊记者证实了这一数字。
日前,本刊记者在当地调查时,多数村民已不愿再面对媒体,只有一位中年妇女承认家中先后有两人死于癌症,有两家邻居也是近期因癌症亡故。
对于冯军的起诉,金铭公司回应称,砷、锰从理论上不能诱发M5型白血病(冯亚楠被诊断为M5型白血病),而且,其生产工艺中不使用砷、锰原材料,公司排放的污水中,砷、锰含量也符合饮用水标准含量。
大厂环保局和金铭公司先后委托了同一家水环境监测机构对金铭公司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砷、锰标准没有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但当地卫生防疫站的检测结果是砷、锰超标。
几年来,冯军经历了5次庭审,其中4次已经判决,他全部败诉。
曾经,冯军拥有美满的家庭。
两个女儿漂亮乖巧,妻子王月新是个头脑灵活精明强干的女人,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在北京丰台区开饭馆。作为退伍转业军人,他一度在当地政府有一份稳定工作。1998年,夫妇二人盖了十几间厂房,挖了鱼塘,搞起了养殖业,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自从女儿身患白血病之后,这个家庭便开始了没完没了的磨难。为了给两个女儿治病,王月新将厂房和鱼塘折价60万元变卖,但不断的化疗和昂贵的药费很快将这个家庭多年积蓄的财产耗光,夫妇二人开始不断举债,希望能够为女儿进行骨髓移植。
但是,冯亚楠没有等到那一天。2007年6月,在经历一年多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后,年仅17岁的少女痛苦离世。在悲伤和愤懑中,冯军像中了魔似的踏上告状之路
四年来,这个中年农民跑遍了人大、环保部门、信访部门、法院,奔波于大厂、廊坊、北京之间,打工的所有收入全部用在了告状上。作为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每逢重大节日,他还是重点的照顾对象。
如今,冯军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第一,打工,赚钱;第二,打官司,花钱。
4月21日,本刊记者第一次见到他。他说,昨天(4月20日)是冯亚楠的生日,他特地从北京赶回家乡为女儿扫墓。
几年来,为了告状遭受无数磨难的这位退伍军人自认为坚强,从不服输,但那一天,却在女儿墓前大放悲声。
如今,一家四口,各处一方,一个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
付出如此代价,换来今日结果,是否后悔过,究竟为了什么,又是什么支撑他走到今天?
他回答,讨一个说法,为了女儿,死去的和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