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天堂的一封信
你在天堂,好吗?
从人世间到天堂,不知是否通邮?我的这封信,你是否能看见?但有些话,我真的想说给你听,说给在天堂的你听。
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但我知道,自我重见光明之后,你已不在这世间,我的幸运踏在你的无私之上,让我的感谢无从说出口。
事实上,从小我的眼睛就不好,比同龄人更早戴上了眼镜,在我即将大学毕业时,眼睛开始越发看不清楚。我无法形容这种恐慌,这个精彩的世界,我还没看够。我不能想象,靠摸索该如何度日?
那时候,我知道了角膜移植,这需要那些好心人,在即将离世时勇敢的捐献出来。这几乎需要奇迹!等待令人绝望,但我很幸运,几个月后,医生告诉我,已经有了志愿者捐献的眼角膜,我的移植手术非常成功。
一个来自陌生人的眼角膜,像一片滤镜,被装进了我的眼睛,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清晰。但我高兴得小心翼翼,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再是一个人活着,我肩负着两个人的生命,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希望,我必须好好活着,才能将另一个生命的精彩延续下去。
清明到了,这般绚烂春季,我看着这美丽的世界,也来看望为我捐献了器官的你。你是谁,来自哪里,都不再重要,我想对你说:谢谢你,赠我新生活,我会好好过!
一位幸运的受益者
2013·4·2
黄道清、邱景伦、陈克纯……一个个沉默的姓名,无声地记录着那些将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的生命。4月2日,重庆江南殡仪馆,我市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实现者家属和上千市民聚在一起,在“重庆市遗体捐赠纪念碑”前,为这些没有墓碑的英雄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鲜花公祭。
上午10时,细雨纷飞,哀乐低回。鲜花簇拥着纪念碑,没有骨灰,没有专属墓穴,但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从未远走。
看着纪念碑旁的展板上,亲人的笑容清晰如昨,65岁的樊婆婆禁不住泪流满面,“儿子走的时候,才35岁,我安慰的是他的眼角膜还在看这个世界。”
“墙上的名字,逐年在增多。”市民何女士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会来看望自己的母亲,“当年,偌大一个广场,只有40多个名字,现在年年都在增加,祭祀的人也在增多。”看到这么多人前来缅怀,何女士略感欣慰,“我妈就是思想太前卫,以前我不理解,今天看到有这么多受益者来祭奠他们,我觉得她做得对。”
“尽管我不知道您是谁,不知道您来自何方,但我要说一声谢谢,是您的捐献,让我重见光明。”上百名受益者及家属手持鲜花,在纪念碑前久久站立。一位坐着轮椅前来的市民坚持亲手将鲜花呈到碑前,“好心人已经去世了,对他的家属说声谢谢也好。是他们的捐献,给了我们新的生活。”
第三军医大学负责人表示,随着市民思想意识的提高,这两年,全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大幅增加,仅今天一个上午时间,在第三军医大学设在江南殡仪馆登记点登记捐献遗体的市民就有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