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唱起《夜的喊歌》
每当唱起《夜的喊歌》
朱景欢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的华侨子弟,随着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投身抗日救亡的父兄,不惜万里跋涉,在海路已被封锁的情况下,经缅甸,穿山林,迎雨雾,回到抗日的大后方,先后进入如下名称的同一中学求学:1939年在昆明育侨中学,1940年在云南保山国立第一华侨中学,1941年在重庆国立第二华侨中学。国立第二华侨中学距离重庆六十公里一个小山村——江津杜市五福场。
1944年,正当日寇疯狂进攻贵州,虎视重庆的危急关头,薛汕老师(当时薛汕老师来校时,用原名黄谷隆)来到国立侨二中,担任初中部主任。那时,重庆以及四川危在旦夕,狂妄的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呑灭整个中国,此时此刻,全国上下,群情激昂,奋起抗日。
黄谷隆老师,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既是我们的好老师,又是我们尊敬的老大哥,他担任初中部主任,他热爱学生,关心同学,他注重教导同学们要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知识,学好本领,勇往迈进,时刻准备报效祖国。当时他还有一个任务是准备在学校组织敌后游击队抗击日寇。
日寇疯狂向我们进攻,但没有吓倒中国人民;天空虽然布满了黑云,但黎明即将到来。就在那个形势下,黄谷农主任领导我们同学在夜的呐喊声中唱出了《夜的喊歌》。歌词是:
“天已黑,夜已深,不用等候月亮来照明,老早已把道路看清。要是过去没有路,怎会走向这里来?如果以后没有路,何须生活在一起?路是走出来的呀!路是踏出来的呀!为了寻找路,投向黑暗的大地,更为了爱生活,哪怕一些些儿挫折?来吧,来吧,弟妹们!我们集合在一起!赶快叫喊,黎明,黎明,黎明!”
《夜的喊歌》,这首歌是薛汕老师当时创作的,作曲是谭林老师。这首歌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唱出了同学们的觉醒。后来,一些同学参加了远征军,奔向中缅印三国边境抗击日寇,有的同学还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五十年代,有的同学参加了解放军保卫祖国。不少同学学成之后积极参加了祖国的建设。
五十年后的一天,1996年4月在重庆,在国立侨二中旧址——现为继侨小学,我们见到了薛汕老师参加校友楼捐赠庆典大会活动,看到了他书写的“国立侨中校友楼”和“国立第二华侨中学旧址纪念碑”,他还那样热心于国立侨二中的工作。
在旅馆,我和薛汕老师同住一间房。他平易近人,帮助我加入东方文化馆为馆员,还教导并鼓励我奋斗人生。每当我唱起《夜的喊歌》时,我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薛汕老师的影子,他在指导我们前进,前进!……
(作者朱景欢,系薛汕在重庆国立第二华侨中学的学生。曾为鞍山红旗拖拉机厂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本文转载自纪念薛汕逝世周年的《疾风劲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