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年作家知名记者戴江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23326684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2年10月01日

戴江南曾经是一名成功的记者,获得了较多的奖项

发布时间:2012-10-01 19:34:08      发布人: 回家
曾经是一名成功的记者,获得了较多的奖项。

  戴江南:是的。我在新疆经济报系工作了近10年。期间,创办并主持《都市消费晨报》人文地理栏目7年。我比较自由地深度地游遍了新疆,乃至中亚一些地方。我非常感激新疆经济报系给我的工作平台和宽松环境,以及给我的信任和人文关怀,这为我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是什么原因又使你的人生方向发生了转变?


  戴江南:面对选择的时候,我总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是一个流浪者,喜欢去未知的远方寻找什么。喜欢更加自由的创意空间。喜欢一种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状态。因此我选择了做地域文化,为新疆各地方做文化塑造。早期从给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做江格尔文化开始,塑造江格尔文化品牌,并组织作家、学者抒写《寻踪江格尔故乡》系列3本,出版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获得了一个“优秀图书奖”,之后便坚持做了下去。


  记者:你的载体是什么?


  戴江南:我们有一个成立了5年的文化工作室∩以说是新疆第一个做地方文化的工作室。建立了较早的地方文


  化作家沙龙。这个沙龙凝聚的是一些个人成就高、阅历较深的资深作家,他们形成合力,在挖掘抒写地方文化的事业中,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我们已经为十多个县抒写了近20本地方文化书,也为一些地方做了成功的品牌文化策划。


  尽管科技和信息化使我们面对世界,其实,我们的内心却缩小了,我们离大地、民间、田野,离生活的本源却远了。作家需要走向民间,向民间和传统文化学习,并汲取其精神养料。我们的工作室也是许多作家从书斋写作到田野体验,从城市走向民间的一个载体。


  记者:这几年做得比较多的是哪个地方的文化?


  戴江南:从山脉来说,应当是阿尔泰山文化和天山支脉阿拉套山文化。我个人曾在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沿着额尔齐斯河,骑马、坐车、或徒步游历。每次历时一个月左右。并且在每一年的不同季节漫游在阿尔泰山。阿尔泰山文化非常丰厚,是一座宝藏。既有历史文化的长期沉积,又有不同族群文化的交融,也有原生态的自然之美,纯朴的人情之美,是新疆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大书。几年前我个人写作出版了
《阿尔泰笔记》,同时又组织作家、学者前去采风,我们为布尔津、福海等5个县主编出版了地方文化书,梳理了当地的历史、人文、民俗等文化和理念。连续多年做阿尔泰文化,完全出于我对这条山脉和这条河流的钟情与痴迷。


  博尔塔拉,青色的草原,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枢纽,现在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尔塔拉河谷北侧为阿拉套山,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明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造就了博尔塔拉独特的文化资源。它有著名的赛里木湖,有罕见的山石景观——怪石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有全国唯一以地热资源命名的县——温泉县,有比恐龙还要古老的世界独有的“活化石”——孑遗动物新疆北鲵,有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的“那达慕”草原节。


  我们的工作室连续好几年为博尔塔拉地区做文化塑造、文化挖掘和品牌文化的策划。对民间口传文化的整理、加工、翻译、出版正是我们这几年做得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比如,我们为温泉县翻译出版了《温泉神话》,为精河县翻译出版了《十三种毛色骏马——精河蒙古长调歌词集》(五百多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留存。


  从2009年起,我们也为巴州地区的轮台县做胡杨文化,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做生态文化,为和硕县做和硕特文化。


  记者:在新疆做地方文化有什么必要性?


  戴江南:新疆是文化宝库,文化大省区,文化资源独特而富有。但新疆文化处于一种分散状态,需要有人专门做文化,担当起文化桥梁的重任,为新疆各民族、新疆与内地、新疆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好基础工作。


  现在新疆的文化环境很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蓝图,自治区党委倡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各地州、县、市对自己地方的特色文化越来越重视。


  我出生、成长在新疆,对家乡有刻骨的爱和自豪感。能够为新疆这样一个古往今来令世人关注、无限向往和迷恋的地方做文化,我很快乐。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新疆的众多河流、湖泊,动植物,以及民间文化等等,目前还保留得比较完好,值得我们去抒写,去搜集整理,用文化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


  对新疆多民族多种表现形态的文化进行挖掘、抒写和传播,是我们的使命和福分,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并一定要认真做好的一件大事。


  记者:在做地域文化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戴江南:我能够追求梦想中的生活。这种工作使我亲近田野、植物、花朵,亲近大自然,亲近古老的习俗,亲近原生态活体文化。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静谧的世界,我的内心获得的是清新和自由。现在,我正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自认为重要的事业,所以,这是最大的运气和幸福。


  比如,在温泉县,阳光遍洒的草原上,乌兰牧骑队的姑娘小伙在歌舞,他们的笑脸是那样纯真灿烂,舞姿是那样舒展大度,浑身洋溢着单纯热烈的欢快。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他们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深深地热爱着一切,我为这纯真浪漫热情的人性着迷。这正是我喜欢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下挖掘传播民间文化的一个原动力。当然这种工作也丰富了我的内心和生活。


  记者:令你难忘和感动的是什么事?


  戴江南:难忘的事情很多,也经常被感动。讲一件事吧,在温泉县有一个本土作家、学者,名叫嘎贡巴。他花费几十年时间,跋山涉水搜集当地的神话,地名故事。我们组织翻译出版,并配上精美的插图。我非常敬佩这位老先生,他是一位真正的好作家。有一次,我接他来聚会,他当众站起来说,“我很喜欢江南做我们的文化,现在,我要给她唱一首歌,是父亲唱给女儿的歌。”一听这话,我的眼睛就湿了。


  记者:在做地域文化中遇到过难题吗?


  戴江南:当然,追求梦想本来就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每一个新的选题,对我都是一次考验。也经常有不确定的事情需要我接受,我很高兴我还能承受住这些考验。


  记者:你的文化理想是什么?


  戴江南:好奇与坚持。笃定与力量。做一名优秀的作家,一名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未知的文化领域,努力探求真相,心存好奇与敬畏。


  记者:你还坚持写作吗?


  戴江南:是的。写作使我获得平静和快乐。我时常游历大自然,喜欢观察大自然的一切——四季变化、花草鸟兽、沟壑和河流。那里有晃得你睁不开眼的太阳,有成片的森林和静静流淌的小溪。对大自然和动物进行观察和写作,是我乐此不疲消磨时光和生命的一种选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