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上海故事没写完是程乃珊最大的遗憾
程乃珊的第一篇小说是《妈妈教唱的歌》,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7期,也自此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到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首届“钟山”文学奖。《蓝屋》的原型是个“绿房子”,位于铜仁路上,是嵌着绿色砖面呈弧形的四层建筑,出自犹太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之手,而它的主人是老上海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吴同文。
在刚刚出名后不久,她去了香港。程乃珊曾说,她像是一团线,一头牵着上海,一头牵着香港,无论走到哪头,另一头总放不下。在香港的时候,她写了《沪港双城记》;在上海的时候,她写《双城之恋》。
或许可以说程乃珊以文章为媒,将上海和香港紧紧串在一起,她说,香港和上海是一对很特别的城市,有着很深的渊源,香港曾经是上海繁华的延续,他们就像是一对门当户对的恋人,会产生新的历史文化。
谈到程乃珊往返于香港与上海,陈思和说:“ 她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蓝屋》、《女儿经》这样的作品后,便去了香港,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容易,又在上世纪90年代回到了上海,她回来后的上海经济崛起了,她便开始写一些比较怀旧的文化的作品,不过她是应该把她的长篇小说写完。”
程乃珊还有很多想写的,她的友人说她还有很多很多的有关老上海的故事要写,她说,现在很多小说、电视剧在杜撰老上海,不是这样的,她看着很着急,所以想要多写点,而她原本还想再写写她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