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1893372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21日

沉痛悼念摄影教育理论家杨晓光先生!

发布时间:2010-10-05 15:23:2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事件回放】

新华社报道,中国公民一行5人10月7日上午在尼泊尔西部遭遇车祸,其中1人当场身亡,另外4人不同程度受伤。正在加德满都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一名中国公民介绍,他们当天上午乘坐一辆租用的面包车从加德满都出发,前往尼泊尔西部城市博克拉,车上共有7人。面包车行驶约两个小时,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相撞,一名中国公民和尼泊尔司机当场死亡,另外4名中国公民和一名尼泊尔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较重。

这5名中国公民分别来自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和广州两家媒体,他们是到尼泊尔来完成一个摄影选题的。而不幸遇难的就是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院长杨晓光。


摄影界桃李满天下

杨晓光在中国摄影界声望很高,特别是在中国摄影教育界。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在他出任院长后迅速发展,从不足百名师生的小系,发展到今天拥有几百名师生的大院系。杨晓光的学生遍布全国,特别是在新闻界里,很多知名的新闻摄影记者出自杨晓光门下。目前,辽沈地区几乎任何一家报社里都能找到杨晓光的学生。

在这次车祸中遇难的另外4名中国人,均为杨晓光所带的研究生,此次去尼泊尔是为了完成一项摄影创作选题。而在车祸中受重伤的是南方某都市报摄影部主任,也是杨晓光的得意门生。

家属已经启程赴尼

杨晓光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杨晓光有一个孩子,正在国外读书,妻子生活在大连。妻子得知丈夫遇难之后,非常悲痛,记者不忍在此刻打扰她。

杨晓光的学生介绍,杨老师身体非常健康,性格也很开朗,爱游泳,对待学生像对待儿女一样。听他讲课一点都不枯燥,讲解理论也绘声绘色。

得知杨晓光不幸遇难之后,他在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在打探相关消息,准备组织悼念活动。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毅告诉记者,目前车祸的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还没有公开发布。按照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安排,院方代表和杨晓光的家属将于今日启程,从大连赴广州,然后飞赴尼泊尔处理后事,遗体是否在当地火化还没有最后确定。

好友:中国摄影界一大损失

杨晓光的遇难对国内摄影界震动很大,在摄影发烧友聚集的蜂鸟网上,网友纷纷发表网文悼念杨晓光。杨晓光生前好友新华社图片总监黄文也发表悼念文章:

“杨晓光是那种永远面带微笑的人。宁静平和、慷慨周到、低调乐观。亦因此,你会觉得他极易相处。这使他跟许多人能成为朋友……

比如他教出来的摄影和视频专业学生,比如该校与英国伯尔顿大学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摄影硕士班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并开始赢得海外新闻机构和高教机构合作的优秀影像教育计划……

他是一个好老师,深得学生爱戴。无论做摄影,还是视频教育,他的学生们都能从杨老师这里得到真才实学。因为他们的努力,包括王景春、常河、安光系在内的国内新闻摄影界优秀新生代人才都成为BOLTON项目的学生,并即将从这里毕业……

这不仅是他家庭的损失,更是他的学生、同事们的损失,对于正在走上国际化发展的学院、对于处于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期、期待变化与应对手段的中国新闻摄影界,损失巨大……”





让我们永远记住杨晓光先生的笑容……



————————————————————————————————————————————————————————

杨晓光先生生平:

男,1953年7月22日出生,吉林海龙人
任: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 院长、教授

1988年10月 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研修(1990年回国);
1992年8月 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博斯菲克大学视觉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4年回国);
随后作为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曾出访欧洲、非洲、美国、日本、马来西亚、

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社会兼职:

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教部副部长;

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辽宁高校摄影学会副会长;

大连视听与网络工程学会专家委员;

大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等。



主编画册:

《雨丝》 由大连出版社

《辛露》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电视作品和教育电视片:

《美国的一个烧伤中心》导演,(获全国优秀教育电视片奖);

《希望之路——尼加拉瓜陶艺人》剪辑,(美国In light 公司出品);

《走出迷雾》副导演、摄像指导,(美国In light 公司出品);

《生物与环境》 导演,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导演,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脂肪肝的防治》 导演,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输血》 导演, 卫生部规划视听教材 等二十几部。

————————————————————————————————————————————————————————

杨先生的逝世,是我们谁也不能预料的,可能连先生自己都没有想到,正值旺年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在旅途中,天妒英才,天妒英才,愈发的觉得此词用到这里非常恰当,从杨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开,各界网友自发的举行了悼念先生的活动。一位网友赋诗一首,以表心腹。诗歌是这样的:

感怀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离恨过江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帘虚目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杨先生自来都是为人温和,性情率真,诙谐幽默,不乏机敏,现在我们只能从仅有的数张照片中,去猜测杨先生身在天堂,却依然笑对苍生,杨先生的笑容,告诉我们未亡人,生活是苦的,笑一笑,总会好些……

杨先生桃李满天下,但为人却很低调,他不是什么大媒体笔下的大腕,更不是为人称道的大家,所以,我们很难从互联网上找到关于先生罹难的长篇大论。但,稍沾些艺术边儿的人,都知道先生已经撒手人寰,可见先生的影像力之大。

有人说,先生的死,是中国摄影界的一大损失。我想确是如此,但,先生更想看到的不是损失,而是一个杨晓光倒下了,更多的执着于影像,执着于改变人类认知范围的人站起来。

死者安息,愿生者前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