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走了
7月9日23时10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56岁的金海在呼和浩特因病逝世。
7月16日,300多人到呼和浩特市殡仪馆为金海送行,悲痛的泪水打湿了天气,绵绵细雨仿佛诉说着人们的哀思。自治区领导来了,内蒙古大学和首府各大高校的师生们来了,自治区社科界和不少单位、部门的人们来了,德国、日本的学界也发来唁电唁函或敬献花圈。
金海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蒙古族,1978年3月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因对历史学有着浓厚兴趣,金海后补学历史专业课程,在外语系学习日语,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历史学领域,以超人的智慧完成了非同一般的学术领域的转换。然而,在他正向学术高峰进军、冲刺的时候,癌症恶魔向他袭来。由此,金海以崇高的信念、高度的使命感和非凡的毅力,顽强与病魔抗争,创造了他生命历程最辉煌的篇章。
金海的老师、学术同伴郝维民教授回忆,金海患病后不仅完成了《内蒙古通史》第六卷的主编工作和之前不少延续下来的课题、著作,又完成了另外4部著作,并以优秀成绩读完了博士学位,担当了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这期间动了9次大手术、多次化疗。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奇迹。2008年6月初,金海在昏迷中睁眼看到我问的第一句话是,《内蒙古通史》进《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了吗?我说进了。他用尽力气说了一声:“好!”2010年,《内蒙古通史》出版进入攻坚阶段,金海虽病情恶化,但多次打电话探听《内蒙古通史》出版事宜。一次我们会面时,他说:“后期工作我已无能为力,都是赛航在做,把主编换为赛航吧!”他还说;“我恐怕看不到《内蒙古通史》出版了。”我当时既被他的高尚品格感动,又心如刀绞……。
遗体告别仪式上,金海的儿子呼德尔抽泣着诉说对父亲的怀念:“爸爸对我很严格,他常常教育我要自强自立,要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社会。这段时间,我常常想起父亲在世时候的事情,想起他年轻的时候带着我散步,想起他生病时自己在家里换药,想起他上下楼梯站不稳,想起他用他仅存的一只眼睛看着我,躺在那里不说话的样子,都说父爱如山,我觉得父亲给我的爱更像是雨,一点一滴打落在我的心上。爸爸,你奋斗不息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勇敢面对挑战。”深情地诉说让许多人潸然泪下。
7月6日,金海在弥留之际用颤抖的手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敬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薪火相传”的生前绝笔。曾经多次采写过金海事迹的内大宣传部副部长白托娅含泪说:“金海这辈子没有白活,他的精神永存,会薪火相传的。”
7月15日晚8时,内蒙古大学的80多名学子聚集在桃李湖边,手捧点燃的蜡烛悼念金海教授,表达秉承金海老师遗志的决心。桃李湖边杨柳低垂,掩映着点点深情的烛光;桃李湖湖水清冽,凝聚着莘莘学子们的思念。
如今,金海培养的10名博士研究生已有4人毕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有17人毕业,他们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正以优异的成绩践行着金海教授的谆谆教诲。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的乌敦是金海的07级博士生。她说:“一次老师让我修改稿件,修改后我认为已经很完美了,拿到他那里,很快又看出了问题。在做了上颌窦腺癌手术后,老师只能用一只眼看讲稿、审作业,很累,可对我们的学业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金海曾对学生们说:“我们是搞历史的,学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细节更不能出错。”
金海的同事孟克吉雅教授回忆:“当别人都惶恐不安地望着金海,不知该如何安慰他时,金海总是首先打破尴尬的局面。他说,有和我患同种病的人曾做了9次手术。我还有很多课题没有做,怎能轻易走掉呢。金海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顽强,他是生命的强者。”
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包祥教授说:“学校派金海去日本搜集资料,两个多月后,他带回了数以千计的珍贵资料,却只花了8000美元,这是其他学者很难做到的。”金海还曾被派往蒙古国搜集资料,并带领几名研究生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整理、建档。目前,这些稀缺文献已成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近现代历史研究所的镇馆之宝。
金海是一个对于自己有着很好规划的人,他习惯制作效率手册,每年一册。在金海书房的格子里,摆放着很多小卡片,这是金海的课题计划时间表。每做完一项,他就用红笔打上钩。如果需要延期,一定会提前向课题主持人说明原因。郝维民教授给金海的评价是:“他是一个认真的人,负责的人,坚强的人,成功的人。”
金海的妻子林娜回忆,金海患病以后下乡搞调研是常有的事。作为历史学者,他必须去历史的事发地寻找曾经的遗迹,尤其要有一个地理和空间的概念。患病后他也没有停止。至今,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内蒙古的大部分乡村和草原。
金海曾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要干的事还有很多,我现在是和死神赛跑。人与其等待静静完结,不如呼啸着去燃烧、去搏击!纵然我化做泥土,也要花开一朵!”在这场生命竞赛中,金海教授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的学术生涯却一步一步走向顶峰。
短暂的一生,金海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出版个人专著7部、合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00余万字,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1部译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奖。他参与编写的《内蒙古革命史》获得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老师和同学们还记得,金海总是喜欢把他们请到家中边吃饭边探讨学术问题,即使是患病之后,走在校园里,金海的衬衫永远像草原上的哈达那样洁白,右眼伤口上的纱布总是一尘不染。金海走了,他曾经残缺的身体并没有影响他在人们心中完美的形象。金海教授生命的航船驶向了尽头,但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宝贵精神将化作无穷动力,激励着人们毅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