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跳绳王胡安民的传奇人生
他出生于跳绳世家,从小在父亲影响下学习跳绳,这一跳就是70多年;他创立花样跳绳12大类300多种跳法,推动花样跳绳技艺跻身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不仅获得了“最美陕西体育人”的荣誉称号,更被外界誉为“中华跳绳王”;他参加了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五次拿到金奖……他就是“中华跳绳王”胡安民。
2020年12月31日,为了花样跳绳传承推广倾其一生心血,一心想着要让跳绳在家门口举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再添光彩的中华绳王胡安民,在走完了82年的人生之路后驾鹤西去,这无疑是跳绳事业的巨大损失。
1938年3月胡安民出生于西安市刁家村,从小喜欢体育运动,从他祖母那里传下来的花样跳绳让他舞得花样百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当他还在就读陕西师范大学时,就在学校跳绳出了名,学校一些大的活动都由他做表演,深受师生欢迎。担任中学数学老师后,他一直绳不离手,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绳技。1981年,他给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写信,建议在全国大中小学推广跳绳,同年4月3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胡安民《论跳绳——跳绳的分类和方法》的部分内容,不久国家体委向全国发出通知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包括跳绳在内的“三跳”活动。
胡安民对花样跳绳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创新了过去跳绳绳必从脚下过的传统,创立了“前后打”以脚步的变化和过绳方式来完成各种跳法和花样。同时将武术、杂技、体操等动作融汇到花样跳绳中,创编了绳操、绳舞、绳拳、绳技、绳阵,趣味跳绳、跳长绳、跳双绳、多绳交叉跳,跳绳接力和跳绳拉力十二大类,花样达到数百个。他把这些创新的跳绳花样与技术要领整理成跳绳教材,无偿贡献给国家体育部门。
曾经担任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的王耀东听说了胡安民的事迹后,专门为他手书了“中华跳绳王”,自此胡安民“绳王”的名号响遍大江南北。胡安民传承整理的花样跳绳先后申报成功入选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胡安民把跳绳事业的推广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几十年来,胡安民在世界各地传授绳技,办了800多期跳绳培训班,直接培养的学生达到十四万。胡安民最大的美德是传绳艺不赚钱反而还赔钱。这些年来他为了带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备战及比赛期间的衣食住行,自己贴补了上百万。他与团队所研制的跳绳用具,拿着称手、好使,都是以成本价出售,绝不赚一分钱。
以传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为已任,胡安民几乎用尽了他的一生,他的家庭成员也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1999年,胡安民带领的跳绳队首次亮相全国民族运动会,他率队参加了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五次获得金奖。特别是2019年9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他成为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被全国媒体聚焦。
经过胡安民及其他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花样跳绳运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影响越来越大,也得到了陕西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陕西花样跳绳已经进入西安市和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请全国非遗项目。
绳王胡安民这张民族体育名片,引发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多年来他被中央、省、市包括境外媒体报道800多次,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讲述》、《实话实说》、《挑战不可能》、《少儿体校》、《非常传奇》等18个专栏都曾为绳王做过专题节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3次,新华社发稿20多篇次。
2019年12月14日,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陕西分中心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正式成立,当时国际跳绳联合会副主席、亚洲跳绳联合会主席陈阳辉表示,作为陕西一项极具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非常希望陕西非遗花样跳绳能够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表演项目,同时能够在全运会开幕式表演中亮相。对此,胡安民说:“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在家门口举办全运会更有着特殊意义,能在家门口的全运会上表演花样跳绳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会努力将花样跳绳的魅力展示给全国人民!”
绳王胡安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省级非遗项目能够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亮相,他希望亲自出场为全国人民表演具有陕西特色的花样跳绳绝技,经过他亲手制订的方案已经成型,但斯人已逝,亮相全运会成了绳王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