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毕业的军事教育家周昆将军
周昆是从平江县立师范学校(平江一中前身)毕业的高材生。
周昆是紧跟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军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老红军,是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传奇将军。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国民政府(1937年8月—1938年2月)共授予中共高级将领31人的军衔(其中,上将朱德1人,中将周恩来等10人,少将聂荣臻、周昆等20人),周昆将军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我们平江老红军中唯一被国民政府授予军衔的高级将领;也是我县至今唯一载入《世界军事大观》(中国出版集团)的军事人物。
周昆是建国前我们平江老红军中唯一担任过红军军团长(红八军团)、红军方面军首长(红一方面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军委委员的高级将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红军军长(周昆任红四军军长、孔荷宠任红十六军军长),中央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周昆、孔荷宠);在井冈山苏区中革军委两次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红星奖章(这是当时的最高荣誉,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全国仅有90位红军指战员获奖,湘籍将领中仅有彭德怀一人获得一等红星奖章;平江籍红军指战员周昆荣获二等红星奖章,苏振华、钟赤兵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周昆1902年出生于福寿山下一户贫困农家,因家中负债累累,其父将周昆过继给同族宗亲周用彬秀才,秀才对周昆进行私塾传统文化教育。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秀才的胞弟周丽彬出任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校长,在平江县天岳书院开办新式教学,除传统国语外,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等现代课程,开现代文明新式教育之先河,吸引了周边若干子弟入学。秀才便将周昆送到平江县立师范学校(现平江一中的前身)接受新式教育,这为周昆后来成为红军高级指战员和红军大学校长奠定了文化基础。师范毕业后,秀才尊重周昆想到社会上历练的心愿,便将周昆送到县城西街“惠隆斋”黄氏大老板(秀才的姑表兄弟)店中当学徒(当时这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周昆和同在店中干活的周胜德叔叔(按周氏辈份称,年龄仅长一岁)志趣相同,俩人在休息时间便经常到凌容众(周用彬秀才的舅舅,周用彬、周丽彬等兄弟曾变卖田产购置鹤岭老县衙供舅父母兴办启明女校)办的启明女校去玩耍,结识了在启明女校园艺部负责的余贲民(是1922年毛泽东介绍入党的革命者),余贲民便发展周昆、周胜德俩人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为了发动山区造纸工人和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地下党组织便安排周昆到县城东南乡村以唱皮影戏为掩护,秘密开展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活动,这为周昆后来成为红军高级指战员起到了军事教育(调兵谴将、设计参谋)的启蒙作用。
1926年北伐军攻占平江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北伐军便将缴获的枪枝弹药留下一部份给平江工农义勇军(这是地下党组织掌握的革命武装),由地下党员余贲民任平江工农义勇军负责人。因周昆思想进步、有文化、有革命斗争经验、又有平江开明人士凌容众和“惠隆斋”黄老板等特殊关系作保障,余贲民便将周昆、周胜德安排到工农义勇军担任骨干成员。1927年7月19日,接中共湖南省委通知,余贲民率领平江工农义勇军(在长寿街与浏阳工农义勇队汇合后)去参加南昌起义,当赶到江西九江地区涂家埠车站附近,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离开南昌南下的消息,只得率部返回,平江工农义勇军进驻修水、浏阳工农义勇队进驻铜鼓。平江义勇军在修水与共产党掌握的警卫团(平江三市人余洒度任团长)相遇,驻扎在修水县城等候党中央安排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为了站稳脚跟迷惑敌人,余洒度主持在修水山口召开整编会议,将各方面武装力量整编成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由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下辖四个团,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军合编成第一团;安源煤矿和通城地方的工农武装编为第二团;从警卫团和平江义勇军分出一部份官兵充实驻在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编为第三团(周昆、周胜德等被编入第三团);将刚收编的川军邱国轩部编为第四团。
1927年9月10日,时任班长的周昆和周胜德与一位姓邱的平江工农义勇军队员,被安排在第三团驻地铜鼓近郊站岗加强警戒,迎来了指挥秋收起义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因在赶赴铜鼓途中被反动民团追捕丢失了证件,周昆便陪同毛泽东到团部,毛泽东表扬周昆警惕性高;9月11日,毛泽东在铜鼓发动秋收起义,指挥第三团攻打白沙镇旗开得胜,这是毛泽东首次指挥部队对敌作战便取得了首战胜利。周昆机智勇敢在攻破敌军防线时立下大功,周昆从此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成为毛泽东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战将。秋收起义队伍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后,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分析,作出了放弃进攻长沙向湘赣罗霄山脉进军的正确决策,原警卫团部份官兵不同意向湘南山区进军的决定,当时争论很激烈。平江工农义勇军官兵坚决拥护毛泽东进军农村保存实力的主张,周昆表现十分积极,主动做那些“只想进城(长沙)不想进山”的人思想工作,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在“三湾整编”后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连队支部的骨干。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后积极发动群众,此后不久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周昆参与了保卫井冈山和攻打遂州、宁冈、酃县、永新等一系列战斗,周昆先后任红四军第31团第七连连长,第二纵队的支队长、纵队长;1930年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司令时,率部参加攻打南昌牛行车站、吉安等战斗都取得了重大胜利;1930年10月,任红十二军第34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一次反“围剿”时,与红军第64师(粟裕师长)协同作战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参与指挥围歼谭道源部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毛泽东还赋诗纪念战斗胜利(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周昆的军事指挥作战才能受到了朱德、毛泽东等最高领导的充分肯定;将周昆晋升为红军主力红四军第11师师长(在此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决反对以抓AB团名义错杀红军将士,他冒着危险营救了许多革命战友,为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任红四军参谋长时与林彪军长搭档,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斗胜利,当时在中央苏区红四军的王良、周昆、陈光被称为对敌作战的“三挺重机枪”。1932年6月18日,王良军长在闽赣边界指挥作战时牺牲,周昆果断接过军长指挥权率部击溃敌军,成为中革军委高规格任命的红四军军长(罗瑞卿任政委);后来又任红一军团第十师师长、第三师师长(伍修权任政委),闽赣军区第21师师长,继何长工接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长。1934年4—9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洋顾问李德专横独断的瞎指挥,造成部队伤亡重大,周昆不顾个人安危严词批评李德的错误战略战术,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周昆仍率部在广昌战役中英勇顽强地多次击溃国军嫡系精锐黄维等部的疯狂进攻,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周昆参加了保卫井冈山、开辟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和历次反“围剿”的战斗,并多次身负重伤坚持指挥作战,在战斗中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战员。
1934年9月下旬,红军长征前中革军委任命周昆为红八军团军团长,要求组建以民工为主的红八军团,作为护卫中央首脑机关和搬运物资的侧翼部队。周昆和党代表刘少奇、政委黄苏、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在极短时间内将这支以民工为主的部队,打造成为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铁军。周昆军团长还兼任红21师师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突破敌军四道防线和血战湘江战斗中表现出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面对战友的壮烈牺牲周昆无比痛心,他浑身是伤渡过湘江后,当面怒斥李德错误指挥造成红军损失惨重的过错。专横跋扈的李德恼羞成怒,正要将失败责任迁怒于人,便要对周昆下毒手,幸有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刘伯承的全力保护才幸免于难。遵义会议后,周昆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司令兼政委指挥所辖红一军团(林彪军团长)、红五军团(彭德怀军团长)等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与敌作战,同时,他还旗帜鲜明地与张国焘错误路线作斗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后,周昆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宋任穷任政委);1936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周昆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长(袁国平任政委),在长期指挥作战中摸索总结出实战经验,为培养抗日指战员作出了贡献;周昆还被任命为中央教导师师长和庆阳步兵学校校长,兼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务部长,红军抗日大学第二分校教育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即“抗大”)教育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任教委主席);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周昆成为中央军委委员;国共合作时将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周昆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林彪师长、聂荣臻副师长,罗荣桓政治部主任)。1937年8月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参与指挥平型关大捷等抗日战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作者:周睿智 平江一中2004届校友
现供职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