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平江人
周昆(原名周绪昆,在井岗山的革命斗争中,朱德军长在下达作战命令时将周绪昆的名字简略为周昆,此后他就更名为周昆)于1902年出生在平江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读过半年私塾,当过店铺学员、皮影戏学徒、造纸工人和人力车夫。1923年开始参加地下革命斗争,任秘密交通员,光荣加入共青团,他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机智,多次出色地完成地下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为他后来成为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高级指战员奠定了基础。
1927年秋他跟随平江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余贲民参加了毛泽东在湘赣边区领导的秋收暴动(他和建国后任南京军区副政委的赖毅中将同时编在第一营的二连),并在向井岗山进军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中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等职;到达井岗山后曾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周昆作战勇敢机智,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多次实战中摸索了一套与敌军突然遭遇时的实用战法,还能主动给首长出谋划策,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视。因此,后来上级多次安排他担任红军学校负责人。他参加了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闽赣边区游击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和巩固开创抗日根据地及“平型关大捷”的抗日战争。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岗山宁冈砻市龙江书院与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周昆任红四军第31团连长,第二纵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等职。由于他智勇双全,常常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危急情况下,他镇静自若表现出很强的指挥作战能力,此后逐步晋升为红军高级指战员。1930年升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后调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2年5月28日下午,在战场上接替阵亡的红四军军长王良同志指挥作战歼灭了顽敌,毛泽东同志亲自到会昌罗田圩召开王良同志追悼大会,并宣布周昆同志担任红四军军长;1933年历任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三师师长、闽赣军区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后升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4年9月21日红军长征出发前,中革军委将以民工和民兵为主(许多人都不会使用武器),仅有600人的直属队是正规部队组成红八军团,由周昆出任新组建的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时年32岁任军团长、黄苏26岁任军团政委、刘少奇36岁任中革军委驻红八军团党代表、张云逸42岁任参谋长),周昆还分别兼任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三师师长。
1934年10月10日,周昆奉命率领新成立的红八军团约
1.1万人参加长征。他率部突破敌军三道防线后,于1934年11月30日零时到达灌县与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会合后,就接到中革军委发来了十万火急的电报,要求红八军团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于30日中午赶到全州青龙山驻防,在进军途中遭到敌军截击,他亲率两个团断后与敌军展开激战,以保证大部队继续向前疾进,在随后赶到的红五军团第一十三师的增援下击溃敌军;当红八军团赶到湘江边的凤凰渡口,前卫部队刚刚过江,大部队正在一大片开阔地的湘江边渡江时,就有一群敌机呼啸而来朝红八军团密集扫射、轰炸,异常疲惫又无防空武器的红八军团死伤惨重,此时敌军追击大部队又从后面袭来,周昆军团长亲率军团直属队主动向敌军发起猛烈的冲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血战才将尾随追击的敌军击退;这时又飞来一群敌机向正在渡江的红八军团进行疯狂扫射、轰炸,正在渡江的红军将士成批地倒在湘江中,江水变成了鲜红的血水,红八军团将士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冲过了湘江凤凰嘴渡口,赶到越城岭山区才与主力部队会合,这时,红八军团仅剩下1200余人,周昆自身多处负伤。面对牺牲的战友,周昆悲痛万分,他抑制不住对李德错误指挥造成无数红军将士血染湘江的悲愤,他无比愤怒地痛斥李德指挥无能是导致红军血染湘江的千古罪人。专横跋扈的李德顿时恼羞成怒就要对周昆下毒手,幸被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的极力劝阻,才使周昆幸免于难。因红八军团损失惨重,中革军委将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将红八军团首长周昆、黄苏、刘少奇调回军委总部工作。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周昆曾任中央教导师师长、庆阳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学校校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抗日大学第二分校教育长等职。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与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干部合影留念,其中有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三、杨立三、陈伯钧、左开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及参加井岗山斗争的贺子珍(女)。毛泽东在照片上亲笔题字为“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数约数十人,此为一部份。”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政府将红军编制压缩为三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并且给的是最低级的丙种师编制,红军高级将领都被降级任命(方面军指挥官当师级首长,军团长当旅长,军长当团长)。一一五师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和陕北红军第74师编成,下辖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另有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教导大队、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等,全师约15480人,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萧华任政训处副主任、王秉璋任参谋处长。周昆参谋长智勇双全功勋卓著,在一一五师初渡黄河的几次战斗中旗开得胜,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长期的实战中,他最擅长的战法是在敌强我弱的战役中,能因势利导争取在局部战斗中快速形成相对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敌实施分割围歼,往往使敌方正规军精锐部队都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从而使敌人强大的整体配置攻防能力迅速瓦解,无法逃脱被围歼的命运;他的实战经验与林彪的短促突击“三猛”战术相结合,真正达到了相得益彰克敌制胜的最佳效果。
为了打击日寇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总部决定在晋西平型关地区对日寇发动攻击。1937年9月24日夜,一一五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25日上午7时许,当日寇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进入我军伏击圈后,我军居高临下向日寇发起猛烈攻击,日寇坂垣师团不愧为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遭此突然袭击仍临危不乱。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周昆眼见日军依凭优良武器迅速以战车作掩体展开负隅顽抗的整体防卫阵势。他立即与林彪商量,及时下达了分割围歼日寇的命令,八路军以猛虎下山之势,将日军一字长蛇阵分段切割进行围歼使日军战斗力迅速下降,激战一天八路军大获全胜,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毛泽东称赞一一五师“为中国人民打了一个争气仗”。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给八路军发来嘉奖令:“朱总司令玉阶兄:电悉,接诵捷报无限欣慰,着即传诵嘉奖。中正”。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师以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并给参加会议的军官授予了军衔。八路军总部派出8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彭雪枫参谋处长代表八路军总部(授少将衔)、周昆参谋长代表一一五师(授少将衔)、边章伍代表一二0师(授少将衔)、张经武代表一二九师(授少将衔)参加全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罗瑞卿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长名义(授上校衔)、张爱萍以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授上校衔)、欧阳毅以一二0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授上校衔)、谭政以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授上校衔)参加全国政治部主任会议。会后都返回了抗日根据地。周昆去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汇报情况后,在返回师部途中突然失踪。事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多次深入调查包括在平江家乡,都杳无音讯,也从未发现周昆参加过什么组织,更未发现他此后有过任何不良行为。
一个仅读过半年私塾、从未进过军校学习的农民儿子,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锻炼中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历任红军纵队长、师长、红四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八军团军团长、红军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并在实战中摸索总结战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作战方法,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若不发生失踪事件,以周昆的卓著功勋和不平凡的资力、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综合素质和聪明才智,很有可能跻身于共和国将帅之军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