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创作《歌唱祖国》前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每日新报
1949年10月1日,象征新中国诞生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终于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此时,风华正茂的王莘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正是他一次偶然在国庆节赴北京购买乐器的经历,促成了这首传世金曲的诞生。
1950年9月15日,第一个国庆节前夕,他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他忍不住下车,欣赏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面对这一切,王莘禁不住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傍晚,在返回天津的列车上,白天五星红旗的海洋、歌声、欢呼声再次在他的脑海里翻滚激荡,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出纸笔写了起来。不一会儿,生动鲜明的歌词、雄壮有力的旋律从笔尖流淌出来。屈辱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史都一一在作曲家的脑海里涌现……
列车滚滚向前,车轮发出有节奏的律动,就在这飞奔的列车上一节普通硬座车厢里,《歌唱祖国》在我们人民作曲家的五线谱纸上诞生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回家时已夜色阑珊,他进门就兴奋地推醒即将分娩的妻子王惠芬:“快起来,我的《歌唱祖国》写出来了!”妻子听到丈夫把歌唱完时,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翌日,王莘来到天津锦州道42号音工团(现在的歌舞剧院),把《歌唱祖国》词曲交给14岁的钢琴手靳凯华和19岁的男高音王巍首弹首唱。此歌在耀华中学首演,又传到天大、南大。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9月15日,《人民日报》以显著位置首次刊登发表了《歌唱祖国》。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又将这首歌用军乐礼仪和阅兵形式演奏。
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歌唱祖国》作为尾声,将史诗推向最高潮中结束。周恩来总理兴奋地走上舞台,亲自指挥全场再次高唱《歌唱祖国》。
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1999年澳门回归仪式上,英国皇家乐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共同演奏《歌唱祖国》,激昂的旋律再次回响在特区的天空上。2004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英雄的宇航员杨利伟同志将《歌唱祖国》带上太空。
57年来,《歌唱祖国》已经成为中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结束曲。
新报记者 翟翊
《歌唱祖国》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