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发表进步文章
南方日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您才15岁就入党了?
吴南生:我参加革命,跟写文章有关系。我在汕头市出生,家住在贫民窟中,爸爸在汕头小公园骑楼下修理钟表,大革命时期是工会积极分子。读小学时,我的很多老师都有进步思想。那时,我开始读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鲁迅的《故乡》等许多文学作品,已经能写两三千字的文章,老师多次给我的作文打99分、100分,表示赞赏和鼓励。
1935年,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传到汕头。当时汕头是国际开放的城市,有5家大报,其中《星华日报》是报业大王胡文虎的“星系报纸”之一,经常介绍进步思想,像鲁迅、萧军、萧红的消息常见报端。我这辈子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是《评萧红的〈生死场〉》,发表在《星华日报》的副刊上,笔名叫“左慈”,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掷杯戏曹操的狂道士,那时觉得他很厉害,代表正义的声音。
当时我才14岁,得了2元稿费,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啊!我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一本潮州话版《圣经》给我妈妈。我们家是基督教徒,妈妈长期想买一本潮州话版的《圣经》,一本八毛钱,家穷,买不起。当时我爸爸失业十年,心情不好,动不动就拿挑水的绳子抽打我,我很硬气,就是不哭,他就愈发生气地打。现在好了,我妈妈劝他,不能再打了,孩子已经长大,会在报纸发表文章了。从此以后,爸爸就没再打我了。我又陆续发表了不少进步文章,成了汕头市小有名气的作家了。1936、1937两年,我发表的作品,剪贴成两本。妈妈一直替我藏在衣服杂物中,全国解放后,我从东北南下,交还给我。可惜文革中烧掉了,很心痛!
因为发表这些文章,引起了老党员的关注。当时,有个越南人叫李班,党内叫李碧山,原是越共党员,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瑞金中央苏区教外语。他刚好认识我的外语老师,就来找我,传播革命思想。后来,上海的党组织派孙大光(解放后曾任地质部部长)来广东,决定恢复潮汕地区的党组织,恢复了李碧山的党籍。在他们的带领下,我1936年参加华南人民抗日义勇军,1937年8月就破格入党了,是潮汕地区在大革命失败后重新建党的第一批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