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遇害党员陈宝仓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04977563
本馆由[ 晓轩 ]创建于2013年12月18日

陈宝仓的人物评价

发布时间:2013-12-18 15:25:19      发布人: 孝爱天使

陈宝仓,祖籍河北省遵化县,1900年出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血性军人陈宝仓勇赴国难,奉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他指挥部队给日寇迎头痛击,战斗持续一百多天,为大上海及长江下游老百姓和物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陈宝仓将一腔爱国热血全部倾注于抗日杀敌的战场。1938年,他率部转战安徽宣城一带,亲临前线冲锋陷阵,在日军飞机轰炸中,不幸身负重伤,右眼失明。当武汉危机时,他强忍伤痛,又奉调参加武汉会战并担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直接指挥德安战斗,歼敌2万多,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由于陈宝仓骁勇善战,颇受上峰器重。当日军以10余万之众绕道南海攻战广西钦、防沿岸,截断国际对中国的物资支援,封锁中国出海通道的紧要关头,陈宝仓奉调参加桂南战役并负责组织战略要地灵山方面战役。历时一年的桂南会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迫使日军往南撤退。桂南战役失利的日军取道越南,直逼我西南中越边境,形势十分紧迫。“浮云夜夜变,征战古今同。”兵来仍需良将挡,陈宝仓还来不及抖落桂南征战的硝烟,又奉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担任主任,全权处理中越边境军政事务和越南方面重要事宜。有道是兵贵神速,到任伊始陈宝仓就马不停蹄调度布防,反经济封锁,打击武装走私,改组国民兵团,建立通讯情报网,开展爱国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当日军丧心病狂地向靖西岳圩方向发起猛烈攻击时,胸有成竹的陈将军沉着冷静地指挥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战场上枪声大作,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烈火熊熊,战斗空前惨烈。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为挽救危难的中华民族,我边防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抛下4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中国军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边境军民一片欢腾,当地百姓敲锣打鼓,给陈宝仓送去“威扬塞外”的匾额,以彰其功。
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难。陈宝仓也不例外,他虽然军功卓著,官至国防部中将高参。但是他一生主持正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接受进步思想。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独裁专权,培植亲信排除异己,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背信弃义撕毁协定,发动内战骨肉相残的倒行逆施和国民党明争暗斗相互倾扎,欺压百姓腐化随落,阳奉阴违特务暗杀等罪恶行径早已愤恨在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痛苦徘徊之后,他终于选择了真诚与共产党合作的光明道路。他多次冒险与周恩来指示而建立的战地服务队接触。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代参谋长驻防广西柳州负责两广军事政务时,积极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并多次发表支持抗日,反对妥协,打击汉奸的进步文章。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靖西指挥所主任期间,他保护第四战区抗敌演剧队和越共领导人胡志明进行革命活动。陈宝仓因此屡遭国民党蒋介石的怀疑、排斥和打击、迫害。解放前夕,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他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1950年6月,陈宝仓最终被台湾国民党残酷杀害。将星陨落,山河垂泪。陈宝仓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他追认为革命烈士。1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经多方努力,将其骨灰迎回大陆公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一代爱国将领忠魂终归故里,革命先烈英灵永垂青史。
陈宝仓不仅足智多谋,能征善战,而且能文善诗,不愧为一代儒将。他用智慧和生命熔铸的爱国诗作,至今仍闪烁着民族进步思想的光芒。他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靖西指挥所主任期间,热爱边疆,重视国防,体察民情,深入生活,以文会友,用诗歌抒发对边疆大好河山的爱恋和立誓为国献身的宏伟抱负。其创作的长诗《旧州行》超迈雄奇,意蕴深远,传颂不衰,表达了作者对壮乡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内心世界。“旧事渐随岁月淡,忠魂长伴野云眠。”语言铿锵,情意深远,凝炼深沉,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去追思宋朝义师将领顺安峒(今靖西旧州)主张天宗开辟旧州,诛茅结庐,开疆课稼,设义田以养民身,立学校以淑民心等善举的沧桑岁月。透过这凝重的诗行,我们不难领悟一位爱国将领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博大情怀。
《龙潭秋月吟》六首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心怀祖国,热爱生活,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为民谋事的思想感情。“一样中秋月,龙潭分外明。离尘天地净,近水露华清。”“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读来那样的清新明丽,纤尘不染,空明灵动,凝重精粹,自然中透露着情韵,平淡中寄寓着崇高,作者对人生况味如此深刻的感悟,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从血管里流出的热血!
“剑锋削骨峻,云海荡胸清。”“鲸鲵犹未尽,鞍马何能终。”作为戌边将领,陈宝仓那坦荡的心胸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这种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完全足以启迪读者回溯历史,以古为鉴,通古察今,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固边强国的思想意识。[2]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北京消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建设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近日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落成。   广场为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于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而建。1949年前后,我军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有1100余人。   广场占地约3000平方米,迎面是以黑白两色曲线隐喻海峡两岸的巨幅景观墙,中有毛泽东主席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沿着景观墙左右台阶拾级而上,两边的花岗岩墙壁上刻着到目前为止、经各方查找发现的846个当年牺牲于台湾的烈士英名。名字以阴文素镌,若隐若现,既暗合了隐蔽战线的斗争特质,也彰显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其中更有许多留白和空格,以便未来发现新的英烈名字可以随时增补上去。   广场正中昂然屹立一块长14米、高4米的纪念碑,正面是5组浮雕,再现隐蔽战线的5个突出战斗场景;浮雕前是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英雄塑像,用大实大虚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隐蔽战线先烈的丰功伟绩。背面镌刻主碑铭,全铭文217字,以典雅的文言文写就,微言大义,字字千钧。广场各显著位置,还分主题设置了5段铭文,镌刻在精制铜版上,分别是“忠魂”、“光影”、“家国”、“信义”、“追梦”,诗化语言铿锵有力,真挚感情浓烈炽热,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心潮难平。 (责任编辑:UN641) 原标题: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


    写信时间:2013/12/26 10: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