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国人正拭目以待
(康心如、康心之——与抗战时期王延松、钱新之等诸公一样,是事业有成、家道殷实的实业家,银行家,慈善家,重庆大同乐会理事之一。他们为中国文化进程、国乐建设、如抗战乐剧《木兰从军》的公演,大同乐器制造工场的建立,出钱出力,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抗战时期重庆大同乐会大量活动档案,多亏康理事保存在美丰银行的机要股里,重庆档案馆近年才得以陆续起出和公布,也使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团体——大同乐会事迹得以彰现。今乐见康心如康心之兄弟的银行家生涯,由后人康国雄先生挖掘,首度公诸于众,诚为幸事,也望不断披露下去。文霞前言,2010-4-20)
(《往事》编者的话: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经济领域,民营企业本来应是主流和常态。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现代文明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民营企业的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化和现代文明。
中国现代民营企业是在西方资本和现代文明侵入中国的大潮涌动下产生的,又是在和西方列强不平等的竞争下,在本国专制主义政体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下发展起来的。其历史的艰难和坎坷可以想见。
而到了中共建立政权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私营工商业改造中,中国的民营企业更遭灭顶之灾。康心如参与缔造,经营二十余年,造福一方的四川美丰银行,作为民营金融资本,首当其冲,早在1950 年初,便“自动停业”了。
本文记述的四川美丰银行诞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命运的缩影。
民营企业消亡以后,便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了。在“剥夺剥夺者”的意志下,搞“一大二公” 的计划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否定商品交换、市场效应,甚至私有财产……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落得全面落后,普遍贫穷,民生凋敝,经济濒于崩溃。
三十年生聚,三十年教训,终于换来了改革开放。
所谓改革开放,所谓经济体制改革,说穿了,是在旧体制穷途末路之际,被迫实行的对“社会主义改造”之改造,对“私营工商业改造”之改造,就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一统的国有经济体制,同时也是为民营企业的生长和发展,重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新一代民营企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但经济实力就意味着权力。于是出于集权主义心态,一方面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倾斜,一方面开始打压乃至吞并民营经济,就仿佛是新一轮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私营工商业改造”。
只是在这一轮“改造”中,在“加强国有经济”的旗号下,悄悄地寄生了化公为私的毒瘤。一大批掌握公权力者和资本相结合,形成权贵资本。近年来,它们更以国有企业为依托推行“国进民退”,全面垄断资源,大量搜财、敛财,又一次严重毁坏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引起社会日益躁动,从而也严重阻滞国家和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国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