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继富追忆当年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
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这是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的命令,这也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宣言书。
87岁的曾继富老人,当年随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1954年,根据中央的命令,曾继富脱下军装,成为了第一代的兵团人。
解决粮食问题站住脚
“当年进入新疆的部队一共有10万人,加上新疆的起义部队7万多,民族军2万人,号称20万大军。新疆经济当时还很落后,大多是沙漠戈壁地区,粮食产量很低。要保证20万驻疆部队的粮食供应,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粮食问题不解决,解放军在新疆就站不住脚。“如果从关内运粮,运价是粮价的7倍,运不起;如果向苏联老大哥买粮,一吨粮食要300卢布。”曾继富回忆道。可是那个时候刚刚建国,国家还很穷,拿不出这么多外汇。时任中共新疆分局书记的王震提出,按毛主席说的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50年1月,王震将军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任何人不得例外。19.3万人必须抽出11万人到开垦生产第一线去,除剿匪的、执勤的,全部参加劳动。头一年任务是开荒60万亩,结果呢,完成了80多万亩,超了40%。”曾继富向记者介绍说,到了1952年,开荒的面积就扩大到了162万亩,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粮食9500多万公斤,不仅粮油肉全部自给,而且还能向国家上交。
不与百姓争水源争地
“当年解放军要屯垦开荒,王震将军就要求我们跑到戈壁深处,不与老百姓争水源、争地。我们就在戈壁深处的上游修水库,把水引得很远很远,引到戈壁滩。北疆的莫索湾、下野地、蔡家户农场,南疆塔里木各农场,都是离公路几十公里、上百公里。老百姓去不了那里,解放军有这个力量。这样一来,就不存在与老百姓争利的问题了。”曾继富说。
除了在戈壁滩上开荒,解放军当年为了修水渠,动用了一个师用人力拉石头,一下子震动了新疆各族人民。曾继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唏嘘不已。“当时在乌鲁木齐北边有条渠叫和平渠,是国民党时期修的一个小渠。我们要大量开发土地,要发展生产,那个渠就不够用了。于是,请专家设计,决定把这个渠扩大。整修水渠却没有水泥,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要用片石来砌渠道,大约需要7000立方石头。”
然而当时只有乌鲁木齐南边有个叫三屯碑的地方有这种石头,可从那里拉到工地有25公里的距离。当时部队条件差,没有汽车,连马车也没有。“当时六军17师驻在那里,师里开了党委会决定,用人拉。会后,师长程悦长、政委袁学凯就带着我们干起来了。刚进疆的时候,雪很大,天特别的冷,我们就用那个爬犁拉。后来,有六军军部的,还有新疆军区机关的同志都参加了,那阵势真是太壮观了。第二天,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还有多次负伤、身体瘦弱的王震司令员也拉爬犁来了。”
“这次拉石头,实际上是用实际行动向各族人民宣布,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此以后,新疆的老百姓从心里面真心拥护解放军。”曾继富说。
1954年10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曾继富脱下军装,成为了一名兵团人。“解放军进疆之前,新疆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当时我们只要有一点钱就支援了国家,投资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乌拉泊水电站等等。新疆的现代工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衣缩食搞起来的。事实充分说明,我军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军队,这也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