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芳子女:“父亲想要葬到红花岭去,和战友们在一起”
“父亲想要葬到红花岭去,和战友们在一起”
李群芳同志的追悼会于10月12日在广州举行,随后,其子女带着沉痛的心情开始张罗父亲生前的遗愿。
“7月24日,父亲的几名老战友带着孩子来到广州探望他,其中包括与父亲一起在红花岭阻击战中出生入死的老兵钟子英。”李群芳的儿子李伟勋告诉记者,他们还带去了本报的相关报道以及读者为老团长写的诗词。“在和战友的畅谈中,父亲表达了一个心愿:想再一次回到曾经激战9个多小时,仅凭200多名战士打退2000多敌人13次进攻,最后取得胜利的龙岗红花岭战场,悼念战友,并在烈士碑前唱歌给烈士们听。”
9月3日,李群芳和家人一起观看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当看到空军的飞机经过天安门时,父亲特别激动。我对他说,现在的飞机,比抗美援朝时的飞机先进多了。”李伟勋回忆道,父亲十分高兴,大声赞扬在习总书记和党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大,政府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随后,父亲唱起了他最喜爱的歌曲《红花岭颂》,并叮嘱我将歌词抄下来,教导子女继承红花岭革命精神,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
“9月30日晚,父亲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医生说他很难挺过24点。”李伟勋告诉记者,或许是因为信念的支撑,父亲最终熬过了30日,在10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与世长辞。“父亲走时很安详,他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很多金钱财物,但他勇敢、坚强、善良和乐观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和嘹亮的歌声,却是留给我们的最好的精神财富。他说想要葬到红花岭去,和战友们在一起,这是父亲的遗愿。”亲戚们商量后,为了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决定将父亲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到其父母的墓边(龙岗街道龙山墓园),并申报将1948年8月3日发生的红花岭阻击战的故事篆刻成碑,立于红花岭上,提醒后人不要忘记过去,传承红花岭革命精神。
李伟勋现在是深圳市东边纵艺术团的副团长。“父亲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见证者。我们艺术团的成员也大多是东纵、新四军、四野等部队军人的后代,我们将广东人民抗战的故事通过文艺演出口口相传,发扬父辈精神,让更多的新深圳人了解深圳的革命文化,牢记先辈们付出生命书写的历史,从而更加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