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发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正式出版专著
1 程千帆 《目录学丛考》 上海中华书局 1939
2 程千帆 《文学发凡》 金陵大学 1943
3 程千帆 《文论要铨》(即《文学发凡》的修订本) 开明书店 1948
4 程千帆 《文学批评的任务》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1953
5 程千帆 沈祖芬 《古典诗歌论丛》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
6 程千帆 《关于文艺批评的写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5
7 程千帆 缪琨 《宋诗选》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8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79
9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10 程千帆 《史通笺记》 中华书局 1980
11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宋词赏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12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唐人七绝诗浅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3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词》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
14 程千帆 《文论十笺》(《文论要铨》的修订本)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15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6 程千帆 《古诗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17 程千帆 《闲堂文薮》 齐鲁书社 1984
18 程千帆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
19 程迁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20 程千帆校 《沈祖芬创作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程千帆作品
21 程千帆 唐文编 《量守庐学记》 三联书店 1985
22 程千帆 《治学小言》 齐鲁书社 1986
23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 日本东京凯风社 1986
24 程千帆 杨扬编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
25 程千帆 孙望 《日本汉诗选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
26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目录编》 齐鲁书社 1988
27 程千帆校 《汪辟疆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28 程千帆 莫砺锋,张宏生 《被开拓的诗世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9 程千帆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30 程千帆 吴新雷 《两宋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31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版本编》 齐鲁书社 1991
32 程千帆主编 《 全清词·顺康卷》 中华书局 1992
33 程千帆审 徐有富等著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1 程千帆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79
2 程千帆 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长江丛刊 No.2 1979
3 程千帆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No.2 1979
4 程千帆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 南京大学学报 No.3 1979
5 程千帆 李颀《杂兴》诗说 群众论丛 创刊号 1979 程千帆作品
6 程千帆 杜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 学术月刊 No.7 1979
7 程千帆 韩愈以文为诗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第一辑 1979
8 程千帆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 社会科学战线 No. 4 1979
9 程千帆 《史通》内篇旧解订讹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0
10 程千帆 唐绝偶评 名作欣赏 No.2 1980
11 程千帆 读诗举例 文艺理论研究 No.3 1980
12 程千帆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 文学评论丛刊 第七辑 1980
13 程千帆 古典小说技巧漫谈 青春 1980.12
14 程千帆 校勘略说 社会科学战线 No.1 1981
15 程千帆 相同的题材和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 文学遗产 No.1 1981
16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一)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1 1981
17 程千帆 宋诗小话 长江丛刊 No.1.2 1981
18 程千帆 关于治学方法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1
19 程千帆 詹詹录 文史哲 No.3 1981
20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二)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2 1981
21 程千帆 校雠目录辨 文献 No.2 1981
22 程千帆 吴新雷 关于宋代的话本小说 社会科学战线 No.3 1981 程千帆作品
23 程千帆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 求索 No.3 1981
24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3 1981
25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四)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No.4 1981
26 程千帆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 抖擞 No.45 1981.07
27 程千帆 关于对联 江海学刊 No.1 1982
28 程千帆 刘永济先生传 晋阳学刊 No.1 1982
29 程千帆 《史通》读法 文史知识 No.5 1982
30 程千帆 言公通义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2
31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文学评论 No.4 1982
32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文艺理论研究 No.3 1982
33 程千帆 对文科教育的几点看法 高教战线 No.4 1982
34 程千帆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 第六辑 1982
35 程千帆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No.562 1982. 11.09
36 程千帆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 学语文、文教资料简报 No.1 1983
37 程千帆 自学不可囿于狭义概念 自学 No.5 1983
38 程千帆 谈谈关于怎样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 高教战线 No.5 1983
39 程千帆 黄季刚老师逸事 学林漫录 No.8 1983
40 程千帆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 文学评论 No.6 1983
41 程千帆 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上作中建立教师梯队的若干问题 高教研究与探索 N o.3 1983 42 程千帆 唐诗鉴赏辞典序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12
43 程千帆 治学小言 高教战线 No.2 1984
44 程千帆 《汪辟疆先生文集》序录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4
45 程千帆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 No.5 1984
46 程千帆 诗画漫谈--和西安国画院青年画家的谈话 文艺理论研究 No.3 1984
47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一) 草堂 No.1 1984
48 程千帆 五点希望 唐代文学年鉴 年号 1984 程千帆作品
49 程千帆 清诗管见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No.626 1984.02.21
50 程千帆 周勋初 在探索中前进 高教研究与探索 No.1 1985
51 程千帆 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 文汇月刊 No.7 1985
52 程千帆 《史记》--史传文学的高峰 中文自学指导 No.5 1985
53 程千帆 汉魏六朝的《杂传》文学 中文自学指导 No.5 1985
54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二) 草堂 No.1 1985
55 程千帆 序跋辑存 南京大学学报 No.3 1985
56 程千帆 问答录 文学遗产 No.3 1985
57 程千帆 读《倾盖集》所见 读书 No.11 1985
58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三) 草堂 No.2 1985
59 程千帆 我们希望早日为清词研究提供全面资料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No.67 7 1985.03.26
60 程千帆 One Solen and Eight Drunk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1985.04
61 程千帆 学诗答问 文史知识 No.4 1986
62 程千帆 莫砺锋 苏轼的风格论 成都大学学报 No.1 1986
63 程千帆 张宏生 晚年:回忆和反省 中国社会科学 No.1 1986
64 程千帆 关于知识爆炸与基本功的对话 中文自学指导 No.6,1986 古典文学知 识 No.1 1986
65 程千帆 关于文学研究改革、创新问题对话(三) (来信摘要) 文学研究参 考 No.2 1986
66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四) 草堂 No.1 1986
67 程千帆 《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序 文史哲 No.4 1986
68 程千帆 莫砺锋 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 文艺理论研究 No.5 1986
69 程千帆 莫砺锋 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 名作欣赏 No.6 1986
70 程千帆 莫砺锋 杜诗集大成说 文学评论 No.6 1986 程千帆作品
71 程千帆 莫砺锋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 社会科学战线 No.2 1987
72 程千帆 《牧女与蚕娘》序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7
73 程千帆 张宏生 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 中国社会科学 No.4 1987
74 程千帆 学术带头人的责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No.6 1987
75 程千帆 三十年代金大文学院的课程结构及其它 高教研究与探索 No.2 1988
76 程千帆 闲堂自述 文献 No.2 1991
主编
1. 《宋诗选》(与缪琨合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 《古诗今选》(与沈祖芬合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 《中国古代文学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4. 《量守庐学记》(程千帆、唐文编,三联书店,1985年)
5.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程千帆、杨扬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6.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1992年)
校订
1. 《唐人七绝诗浅析》(程千帆校、沈祖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涉江词》(程千帆校、沈祖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沈祖芬创作选集》(程千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4.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程千帆审、徐有富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 《汪辟疆文集》(程千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文章
1. 对于金代作家元好问的一、二理解(《文史哲》1957年第6期)
2.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3. 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长江丛刊》1979年第2期)
4.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
5.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
6. 李颀《杂兴》诗说(《群众论丛》1979年创刊号)
7. 杜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学术月刊》1979年第7期)
8. 韩愈以文为诗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1979年)
9.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
10. 《史通》内篇旧解订讹(《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11. 唐绝偶评(《名作欣赏》1980年第2期)
12. 读诗举例(《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第3期)
13.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
14. 古典小说技巧漫谈(《青春》1980年第12期)
15. 校勘略说(《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
16. 相同的题材和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文学遗产》1981年第1期)
17.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一)(《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18. 宋诗小话(《长江丛刊》1981年第1-2期)
19. 关于治学方法(《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20. 詹詹录(《文史哲》1981年第3期)
21.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二)(《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22. 校雠目录辨(《文献》1981年第2期)
23. 关于宋代的话本小说(程千帆、吴新雷。《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24.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求索》1981年第3期)
25.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三)(《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26.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四)(《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
27.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抖擞》1981年7月第45期)
28. 关于对联(《江海学刊》1982年第1期)
29. 刘永济先生传(《晋阳学刊》1982年第1期)
30. 《史通》读法(《文史知识》1982年第5期)
31. 言公通义(《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3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
3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第3期)
34. 对文科教育的几点看法(《高教战线》1982年第4期)
35.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六辑,1982年)
36.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2年11月9日)
37.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学语文、文教资料简报》1983年第1期)
38. 自学不可囿于狭义概念(《自学》1983年第5期)
39. 谈谈关于怎样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高教战线》1983年第5期)
40. 黄季刚老师逸事(《学林漫录》1983年第8期)
41.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文学评论》1983年第6期)
42. 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上作中建立教师梯队的若干问题(《高教研究与探索》1983年第3期)
43. 唐诗鉴赏辞典序(《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44. 治学小言(《高教战线》1984年第2期)
45. 《汪辟疆先生文集》序录(《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46.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47. 诗画漫谈——和西安国画院青年画家的谈话(《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3期)
48. 《杜诗镜铨》批抄(一)(《草堂》1984年第1期)
49. 五点希望(《唐代文学年鉴》,1984年)
50. 清诗管见(《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2月21日
51. 周勋初:在探索中前进(《高教研究与探索》1985年第1期)
52. 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文汇月刊》1985年第7期)
53. 《史记》——史传文学的高峰(《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第5期)
54. 汉魏六朝的《杂传》文学(《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第5期)
55. 《杜诗镜铨》批抄(二)(《草堂》1985年第1期)
56. 序跋辑存(《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57. 问答录(《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58. 读《倾盖集》所见(《读书》1985年第11期)
59. 《杜诗镜铨》批抄(三)(《草堂》1985年第2期)
60. 我们希望早日为清词研究提供全面资料(《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5年3月26日)
61. One Solen and Eight Drunk(《Social Science in China》1985年第4期)
62. 学诗答问(《文史知识》1986年第4期)
63. 程苏轼的风格论(程千帆、莫砺锋,《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64. 晚年:回忆和反省(程千帆、张宏生,《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65. 关于知识爆炸与基本功的对话(《中文自学指导》1986年第6期;《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1期) 66. 关于文学研究改革、创新问题对话(三)(来信摘要,《文学研究参考》1986年第2期)
67. 《杜诗镜铨》批抄(四)(《草堂》1986年第1期)
68. 《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序(《文史哲》1986年第4期)
69. 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程千帆、莫砺锋,《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5期)
70. 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程千帆、莫砺锋,《名作欣赏》1986年第6期)
71. 杜诗集大成说(程千帆、莫砺锋,《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
72.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读杜甫纪行诗札记(程千帆、莫砺锋,《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 73. 《牧女与蚕娘》序(《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74. 学术带头人的责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第6期)
75. 三十年代金大文学院的课程结构及其它(《高教研究与探索》1988年第2期)
76. 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从杜甫到李商隐、韩偓(程千帆、张宏生,《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2期)
77. 关于“气、韵”(程千帆、金克木,《读书》1991年第1期)
78. 闲堂自述(《文献》1991年第2期)
79. 学诗愚得(《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80. 《涉江词》本事(《唐都学刊》1994年第2期)
81. 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程千帆、巩本栋,《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