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尽管延安时期的农村经济建立在务实的思想上,但它毕竟只是革命的手段,并非革命的目的。作为成功的农业经营者,吴满有被宣传的重点,并不在于他替自己谋福利的本事,而更在于他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革命道德。联系上乌托邦情境,洋溢着幸福感,令人神往。这是真实的吴满有,还是革命者想像的吴满有呢?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后,吴满有参加了解放军,并被任命为二纵民运部副部长,随军转战年余,不料在1948年5月陇东战役后遭国民党俘虏。后经由其他战俘指认,国民党确认这名战俘就是在延安红极一时的吴满有,如获至宝,立刻押送南京。
在监狱里的表现
第一种说法:到了9月间,吴满有与另一名在1946年6月中原突围中被俘的杨经曲(曾任新四军5师15旅旅长等职),一起被安排参加了由南京国防部安排召开的记者会。吴满有在会上表示“痛改前非”,对自己的过去“深怀悔意”,今后将支持政府,追随蒋总统。吴满有还被安排到中央广播电台作了公开谈话。
第二种说法:1995年当年在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的执笔人、武汉大学校友李锐公开撰文,认为吴满有并没有投敌,这个被历史的尘埃封存许久的昔日明星,才再度跃回人们的视野。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李锐指出,国民党在广播时做了手脚:“我是吴满有,共产党对穷人好。”吴满有刚说出第一句话,就被一个姓吕的国民党军官一把将他推开,由青训第一大队训育干事汪铿清代讲,因为汪是陕北人。此时,坐在旁边的就是杨经曲。吴满有给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捎话:“如果听到广播的话,那是假的,不是我本人。”1949年国民党在撤退之前,释放了吴满有和杨经曲。1950年3月吴满有回到延安县柳林乡家乡,一提起被俘后的事就以泪洗面地说:“不能提,冤枉事一肚子装着。算了,不提了。”延安县委组织部召集柳林乡党员大会,宣布开除吴满有党籍。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成立高级社时,柳林乡七个村就吴满有一个人不入社,他一个人在山头放着羊。吴满有曾三次给党中央写信申诉自己的冤屈,但均无回音。1959年3月,66岁的吴满有含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