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地记者”方大曾骄傲
——观纪录片《寻找方大曾》有感
一直以来,对“战地记者”,怀有深深的仰慕,从战争年代让我们这代人如雷贯耳的埃德加.斯诺、到和平年代亲赴伊拉克战场的央视记者水均益等,这些战地记者们,都是俺们老百姓心中了不起的新闻传媒领域里的“文化英雄”!
此刻,当我一连三遍地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后,更对“战地记者”的老前辈肃然起敬!方大曾——一个曾经闻所未闻的陌生名字,瞬间走进我的心中,并逐渐鲜活。读着《寻找方大曾》专题扉页上的导语:“在战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士兵,但是他们冲锋在第一线;他们不是平民,但是在战场上他们被规定享受平民一样的待遇。他们用生命见证战乱,他们用鲜血书写真实。他们并不是不畏惧死亡,只是他们所在的这个职业就是离死亡最近的职业,他们知道这个职业就是为人们提供关于战争最真实的信息,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他们就是战地记者。”不觉间,有种血往上涌的激动,战地记者——无冕之王、特殊人才、文化英雄…….我的脑海里瞬间出现这样的字样。
在纪录片中、从小方《社会大事年表》中,我们看到了1937年,他频繁地穿梭于抗日战场,以全部身心履职的精神、境界和身影。从《前线忆北平》,我们看到了小方以纪实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北平战场的真实场景,很是令人震撼!我们又看到了,为追求真实付出了代价,小方之身去南口战场采访的壮举,他冒着隆隆炮声,子弹横飞,穿梭于战场中,从片中的解说文字、照片再现,我们目睹了血战中真实的场面,更为令人震惊!这些小方留下的颜色不变的底片、放大机上均刻满了他敬业的时光印记…….还有片中介绍的,太原那一段段生动的文字、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对日军侵华血淋淋罪行的指控文章……仿佛如电影镜头般地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背包、一架照相机、一名失踪的战地记者,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段段宝贵的文字、一条条真实的影像,犹如身临其境似地让我热血沸腾!每看一遍,都会留下新的感动和新的收获。我在心底里呼唤:小方,您完成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战地采访摄影任务,您为何却生死不明没了踪影?英雄啊,您今何在?!
小方是战地记者当之无愧的英雄前辈,虽然他失踪前只有25岁,但通过妹妹方澄敏对他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脸色红润、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纯正无邪光芒英俊青年的光辉形象。他的精神、他的勇敢、他的业绩、他的作为、他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却永远铭记在过去、现在,几代读者、观众的心中。纪录片《寻找方大曾》,既是对小方诞辰百年的纪念,更是对战地记者这个特殊职业、特殊使命的最好宣扬。
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用最真诚的心语,细细地阅读这样一段文字:“在抗日战争中有这么一个战地记者,他冲在抗战的第一线,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国家,但他的名字却极少出现在英雄的名册上。他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导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个在前线牺牲的战地记者,他最先报道了“卢沟桥事变”的真相,他就是——方大曾。”
虽然,历史将小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可纪录片却将历史无限止地延长!《寻找方大曾》,在人们的心中,早已由对生命迹象的寻觅,升华为寻找一种神圣、一种伟大、一种精神,那就是正义、勇敢、忘我和敬业!
《寻找方大曾》——让我们为“战地记者”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