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铭记战地记者方大曾
“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还不够近”,这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曾经的名言。看了《寻找方大曾》这部纪录片,让我们不能忘记这位抗战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记者。
作为青年摄影家的方大曾“人品纯正,热情,精力充沛……好像总是在走路,奔忙,不知疲倦”。他关心底层百姓的苦难的生活,用相机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的社会民生,如《矿工》等。“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他又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如《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是他用镜头记录了芦沟桥事变前线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历史的真面目.通过记录片,看到方大曾那个时代,当时有不少摄影沙龙,但其中弥漫着类似改良的国画或时装照的摄影,让方大曾觉得难以融入。他更愿意将相机镜头对准那些人力车夫、纤夫、矿工,那些在冷冰冰的生活里挣扎的劳苦大众。反映了一个真实中国.在当代中国的和平年代,唐师曾、水均益、闾丘露薇这些战地记者的名字,公众也都不陌生。1990年底,唐师曾只身去了伊拉克,随后的三年,他成为新华社驻中东记者,三年里,他四处奔波,走访了加利、卡扎菲、穆巴拉克、阿拉法特、沙米尔、拉宾、佩雷斯、巴拉克、沙龙、曼德拉等一大批世界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不过,由于常年在战乱国家辗转奔波,唐师曾受到了辐射,不幸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症。而作为新华社驻中东分社记者,水均益也曾积极参与海湾战争的报道。供职于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也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广泛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
在这里,感谢这些战地记者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展现了历史真实性。让我们永远铭记抗战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记者方大曾.我们向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做前线报道记者们致敬!让我们一起祈祷愿世界和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