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谦生平
张任谦(1937—1991),祖籍东莞,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期曾在香港受教育,后赴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是国际知名的心血管医学家。1984年,张任谦在悉尼圣云仙医院主持澳大利亚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此后,他共做过260多次这类手术,其中包括21次难度极高的心肺同时移植手术,成功率居世界之首。他给澳大利亚少女弗洛娜·库特两次移植心脏的病例,尤为出众。库特14岁时,张任谦为她第一次换心,由于异体排斥,情况不好,一年后再给她成功地换了第二颗心脏。现在,库特已跟正常人一样。除了心脏移植,张任谦还擅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达99%,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他的超卓医术救活了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众多的心脏病患者。澳大利亚首富柏克心脏病突发,心脏已停止跳动几分钟,是张任谦实施手术,把他救活过来。他领导的心血管外科医疗小组,被公认为世界三个最成功的医疗小组之一。张任谦因其卓越成就获得“澳大利亚前进奖”(澳大利亚华人首次得这殊荣),被《澳洲人日报》读者评选为“1984年度最伟大的澳大利亚人”。1986年,英女王亲自授予他A.C勋衔;张任谦率领研究人员研究人造心脏,已接近临床试用阶段时,不幸于1991年7月4日,在悉尼郊区被歹徒开枪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张任谦热爱祖国,对故土怀有炽烈感情。他家移居悉尼已历经三代,其妻又是英裔,但他仍操一口流利的广州话。1981年以来,他应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邀请,多次回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讲学,帮助中国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水平;帮助建立具国际先进水平的胸外科研究中心,并为祖国培养出众多医术高超的心脏外科医生。
早年经历张任谦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在澳洲出生的华裔,祖籍东莞。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不得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曾举家从上海搬迁至新加坡,后来又迁移到缅甸仰光待了一年,还回到重庆和香港居住过。他在香港度过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曾在九龙塘的小学和圣保罗书院学习。12岁时母亲因乳腺癌而逝世,使他立下学医的志向。1953年移居澳大利亚,从悉尼刘易舍姆(Lewisham)的基督教兄弟高中毕业并进入悉尼大学学习医学,1960年以一级荣誉学位获得悉尼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62年再从该校取得医学和外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心脏外科医生马克·沙纳汉指导下在悉尼圣文森特医院做了两年实习医生,然后前往英国在伦敦外科医生奥布里·约克·梅森指导下进修。
张任谦在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研修胸心外科,并在学习期间与他的妻子安相识和成婚。1966年,成为皇家外科学会会员。此后赴美国,成为梅奥诊所的住院总医师。1972年,回到悉尼圣文森特医院,任胸心外科顾问医生。1973年,成为皇家泛澳大利亚外科学会会员。1975年,成为美国外科学会会员。
张任谦的父亲为奥布里·张,母亲为梅·李。他与妻子安共有三个孩子,女儿凡妮莎,子马修和马克斯。此外他还有一个妹妹弗朗西斯和一个兄弟安东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