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5309614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2月28日

百岁教育家王越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2-02-24 23:58:1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百岁教育家王越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
彭梅蕾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教探索2011年第4
 
王越知名教育家原名锦奎字士略190312月出生2011226在广州逝世享年108王越逝世后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王刚王岐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德江朱镕基李岚清等以各种方式表示深切哀悼
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炼和提出了一系列办学主张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揭示和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内在属性规律和特点有着生动的实践基础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华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地总结王越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挖掘其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深远
王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广东兴宁素有客家名城”、“中国油茶之乡之美誉,.王越就出生在兴宁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受完小中学教育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科包括三个系教育系体育系心理系当时科主任是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救国思想淳朴坚毅的性格和循循善诱的教育风格深深影响了王越引领他走上了教育工作之路陶行知与王越结下了一生的师生情谊直至1946年陶行知逝世
王越先后写下了纪念人民导师陶行知先生》、《从陶行知先生谈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从墨子的兼爱说到陶子行知的爱满天下等文章怀念恩师也回顾了东南大学的求学生涯
据王越回忆当时东南大学规模宏大拥有许多著名学者在这个时期五四提倡的科学与民主思潮对大学教育影响颇深陶行知是当时东南大学领导成员之一他作风民主善于与人交往处理教务井井有条东南大学讲坛异彩纷呈有些教授学有所长思想开放与时俱进教书育人收效颇宏有些老夫子深研国学喜谈国故”;许多教授归自外国照搬洋教条专用洋课本有的既宣扬美国的新人文主义又推崇孔孟冶中外于一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1这种自由开放的大学学风对王越治学办学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
偏远的粤东山区磨砺了王越朴实坚毅不惧艰苦的个性和意志东南大学自由民主的学术空气广博丰厚的文化资源使风华正茂的王越眼界大开如渴水的海绵般尽情吸收知识的养分他对竺可桢教授讲授的地理学气象学兴趣浓厚杨铨杏佛教授开设的办事方法论也让他惊喜不已教授讲授办事人才如何培养如何发挥其专长并涉及事业的管理同现代管理的科学如出一辙广东老乡梁启超先生也于1924年为东南大学聘请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
1923年秋为促进平民教育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位前往北京主持中华教育促进会的工作师生离别之际彼此都依依不舍几十年后王越依然能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当年陶行知在东南大学任教月薪360块大洋而一般人一个月的伙食费3块大洋就足够了陶行知能够毅然辞去教授之职去办晓庄师范跑去和农民一起挑粪浇水和农民一起劳动先生的平民教育和关怀社会的思想在王越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年轻的王越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东南大学度过了大学生活也在陶行知先生的影响下树立了一生的理想与价值观正如他在诗中所云:“援饥援溺心头热师马师陶道路宽2他的教育事业之路由此开启
王越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
1926 年王越大学毕业尽管当时能从山村出来到大学毕业很不容易受恩师陶行知影响他还是回到山区办乡村教育先后在梅县师范以及兴宁兴民中学任教艰苦奋斗了4 陶行知重视教育实践的检验扬弃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说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要因人施教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王越影响很大王越认为要实现陶行知因人施教的主张的前提就需要研究心理学掌握学生性格形成的规律于是他再度离乡远去北京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师从美籍教授夏仁德在这期间写出了他早期研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人格测量》,以王士略署名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全书印行前分章连载在教育杂志不幸只刊出了一期书稿就被焚毁在日军入侵的淞沪战役中即便这样第一章的问世已得教育界不俗的评价时任中山大学教育系主任的胡毅慧眼识才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后即聘请他到中大任教
1933年至1946王越先后任中山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和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的副教授教授1948在地下党的关怀下他前往香港参加新民主主义教授协会从事宣传工作1949年夏他进入东江游击区加入了准备接管广州的行列广州解放后王越同志参与接管中山大学的领导工作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对原有学制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规章制度均作相应调整以期符合新时代之要求他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尊重和爱惜人才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任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历任民盟广东省委第三至第七届副主委1957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省政协第二至第五届副主席
1958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兼任校长王越任第一副校长1970年暨大因文革而被迫停办王越改任华南师范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春暨南大学复办75岁的王越被重新任命为副校长19822月改任暨南大学顾问19888离职休养1993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1933年踏上大学讲坛1988年离休王越从副教授教授教务长而到大学领导岗位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蕴藏在人格测量》、《教学原理》、《中国教育史》、《王越教育论文集等教育专著中更体现在数十年教育实践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
王越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师从美籍教授夏仁德他是一位基督徒可他为学生开出的第一本参考书就是共产党宣言》,王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共产主义对我一辈子影响很深他对我说人活着要有信仰要有博爱的胸怀他全心全意地帮助地下党员及进步学生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知识也学到做人的力量。”
王越最崇尚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将陶行知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相比称其为陶子并将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思想身体力行抗战开始后热血爱国青年与奉行不抵抗主义的反动政府的斗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二·爱国学生运动之后当局实行血腥镇压政策仅广州就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白色恐怖笼罩全城得知教育系女生霍赐影被捕他不顾安危以教授身份面见与他有同乡之谊的警察局长据理维护自己的学生并甘冒连坐受累的风险具结担保就这样经他营救出虎口的学生不下十余人如今翻开中大同学回忆录还可看到这一纪录
抗战胜利后王越任中山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他不惧反动政府的威胁和迫害以教授身份领导中山大学师生罢教罢课进行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晚年他还曾将自己的寿礼金1万元捐给家乡学校——坪塘小学
王越重情义在文革中帮助过他的人他一生都铭刻于心年逾百岁无法出行仍要求子女常去拜访他对贫苦的民众也身怀爱心解放前曾在广州举办民众教育馆身体力行为工农及其子弟提供和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并曾在广州郊区的长湴村创办农民夜校解放后继续与该村的干部和村民一直保持着珍贵的友情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植学术自由的风气
王越在评韩愈的师说中道:“他体会圣人无常师的精神指出人不分贵贱老少只要有专长者就可以为人师又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是颇有创见的这种说法与尊师重教并不矛盾因为谁掌握真理谁在学术上业务上有专长谁就可以为师而得到尊敬。”[3]
王越将这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思想用于治学治校实践中在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期间他注重培植学术自由的风气他曾写道:“例如历史系的专家朱杰勤教授讲授中西交通史系总支书记随堂听讲之后召集学生批评朱教授的观点教授闻之大为不安向余诉苦余问清情况之后与总支书记商酌教学方面的问题最好先和任教者坦诚讨论加深了解再则有些历史问题应容许有不同的解答例如有些学者基本上肯定太平天国的伟绩但有些学者却着重批判太平天国所犯的错误我们不应判定第二种主张就是反对农民革命此后历史系的同人加深互相了解教授能够发挥所长指导博士研究生培养了好些人才。”[4]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倡导求真务实精神
王越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博览古籍经典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墨子韩愈等的教育理论都有研究王越痛恨伪君子”,对北宋道学家程颐的剖析》、《程朱距墨而颜元宥墨》、《南宋反道学等文中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的程颐朱熹深刻剖析予以痛斥揭露程颐欺世盗名认为自命为君子的朱熹见利忘义寡廉鲜耻,“私故人之财而纳其尼女曝其伪君子真面目
对于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5]的教育观点王越深为赞同他还特别解释:“所谓真人就是言行相符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人。”[6]陶行知曾指出:“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7]王越在这句话后加注道:“这些箴言可为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对于时下学术界某些弄虚作假之歪风具有深刻的针砭意义。”[8]
暨南大学重建初期王越以科学精神抵制大跃进不实之风:“大跃进时期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因而大搞密植虚报亩产数万斤大办公共食堂浪费粮食造成严重后果我研究中国教育史发现明末爱国人士朱舜水之瑜),避居日本传授经世致用之学他对工艺及农艺均有专长日本官吏曾以密植问题求教于舜水舜水深切指出密植之危害使日本避免了农业上的损失我深佩舜水先生的志节及其博学多能特撰长文发表于暨南大学之学报可见求真求实之风毕竟是人们所向往的。”[9]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育人思想陶行知打破王阳明认为遵照师训才不会犯错误的儒家旧传统主张老师要培养出自己所崇拜的学生王越评价曰:“如此创新的见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含有更丰富的意义。”[10]
王越提倡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据他回忆,“例如暨大复办初期在对河摩碟沙开辟了一个农场我和水产系的熊大仁廖翔华……诸位专家商定组织学生定期前往实习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四年之后有些毕业生分配给天津的某个水产部门这个部门的领导勉强接受生怕侨生娇生惯养不耐劳苦但他们一年间的表现使部门领导非常满意第二年即主动提前要求暨大派遣毕业生前往工作这是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也是侨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13]
王越教育思想评价
王越的教育思想和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追寻王越的学术足迹除了人格测量》,他还撰写了教学原理》,(《教学原理还作为大学教材用书),发表过10多篇有关心理及教育的论文编写并出版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发表了论私人讲学之风不始自孔子》、《墨翟新考》、《南宋反道学30多篇教育论文并与友人合作用英文编撰了国际学术教育论文选》,其中对于墨子的论述引起了外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不少外国学者来信与之交流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分册的编委书中一些难写的条目都由他亲自执笔长达八千字的条目墨子》,便是他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暨大复办后王越领导有关研究人员编写当代中国华侨教育》,亲撰序言该书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退居二线后王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丝毫未减19861987年间北京出现大学生的不正常学潮王越凭着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政治敏感觉察到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198784岁高龄的王越组织10位政协委员由他担任组长费时10 日深入高校考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全国政协报上发表了调查报告并提出加强德育的几点建议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解放后王越担任副校长两度参与暨南大学重建复办工作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是1906年成立于南京金陵的一所华侨学府1949年在上海停办1958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州重建暨南大学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担任校长陶铸经过认真遴选请来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务长的王越担任第一副校长在石牌村的山头坡地华侨补校的旧址上另起炉灶白手起家聘请教师调集图书建设校园并于当年9月开学1958年首届学生开学后根据陶铸的建议成立了暨南大学建校委员会以广州市市长朱光为主任王越等为副主任建校委员会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建设全省最大的教学大楼连片的教工宿舍被誉为建筑奇葩的学生食堂蒙古包等相继落成1960年共完成建筑面积23000 多平方米为改善校园环境王越梁奇达等校领导还带领教职工一起挖泥挑土参加劳动在校园挖出一汪风光迤逦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明湖明湖至今仍是校园内最美丽的风景之一直至1970暨南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系11个专业文理并重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暨南大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却遭受文革冲击被迫停办暨大的教师散落各处不少人对前景不乐观但王越坚信总有一天暨大能再铸辉煌1978年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复办暨南大学75岁高龄的王越重任副校长他全身心投入工作1988年到1991年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德昌回忆当年的王越是老当益壮呕心沥血”。据张德昌回忆王越住在校外每天拄把雨伞上班晴天一身汗雨天半身湿当时一个棘手问题是一些骨干教师不愿意回来有的是文革中受到冲击怨气未消有的是人际关系紧张矛盾未解而这些教师大都具有真才实学造诣颇深是办好暨大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王越亲自登门拜访路远者便亲自写信致意敦请他们回校工作他们基本上都回来了有的说:“被王老礼贤下士精神感动得浑身冒汗不回来对不起他老人家。”有一天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宏聪告诉张德昌王越曾到他家天气很热满头大汗坐下半天讲不出话来后来才弄清楚是中大中文系两位原暨大教师不肯回来求他不要留难并帮助动员劝导先生说:“这种精神太伟大了现在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感动得诸葛亮为西蜀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4]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许多知名教授学者来暨大工作如暨大医学院创办者药理学家罗潜骨科学家邝公道寄生虫和传染病专家朱师晦等复办后的暨南大学当年招生不仅恢复原有的专业还创立了医学院王越于1982年功成身退改任暨南大学顾问暨南大学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已经发展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华侨最高学府王越为暨南大学所作的卓著功勋载入了暨南史册也在中国高等教育史特别是中国华侨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时年逾百岁的王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当年复办深情表示:“暨大当时是白手起家我有责任尽力使它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它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置身事外。” 一语道尽这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风范
)“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是王越教育思想的精髓
暨大重建时期正逢大跃进”,正在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王越以一位教育家的前瞻眼光和科学精神强调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整个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举凡政治思想教育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基本建设都应为教学服务”,王越还要求学校稳定教学秩序培育浓郁学风”。[15]1981我国摆脱的思想束缚之初他就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关于教育是生产力的探索》,阐述他对教育本质的独到见解
王越治学严谨有时观点与助手或学生不一致时就会认真的讨论甚至激烈辩论但他从不以老压少而是充分摆证据以理服人王越深恶伪君子行径他与人交流除了讨论办学治校著书立说外从不爱涉及是是非非和无聊之事有人说与王越交谈感到人格净化。“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被定为暨南精神并内化于暨南人血液之中这与这位老校长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王越具备教育家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作为教育家王越信念坚定儒雅博学志趣高远的风采令人敬仰他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精于中国教育史又通英语博学精思一生笔耕不辍他抱有朴素而坚定的教育救国理想视教育事业为一生的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暨大中文系副教授倪列怀曾是王越的助手他回忆王越道:“老校长最为令人心仪的是他那种由斯文儒雅的学者气度温文宽厚的长者风范构成的让人可亲可敬人格魅力身为副校长还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但从来没见过老校长打官腔摆官架子印象中我从不觉得他像官员而是一个学博思深的学者一位慈祥忠厚的长者正是由于他自己就是一个学者跟教师们声气相通所以像陈寅恪那样耿介的老先生老校长都能与之常来常往我想陈老先生或许没把老校长看成一位官员而是跟他一样的教授学者吧[16]
王越也是一位颇富才情的诗人著有南楼诗抄》、《桑榆集》、《百岁王越诗文选,“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他一生与陶行知陈寅恪吴宓王起梁实秋王宗炎刘佛年高觉夫李善邦等名师学者交往深厚留下不少书信往来和诗赋互赏在暨大王越与陈乐素赵元浩朱杰勤翁显良和曾敏之等知名学者教授交情甚笃回忆陈寅恪他说老先生晚年在中山大学最过人之处就是他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从不逢迎权贵提倡做学问要独立思考陈老逝世后王越作诗叹道:“讲学阳台迹已陈盲翁风骨迈群伦如何国士终邻丐陋室谁怜老病身。”[17]吴宓一生跌宕王越感慨而作长安吴生行》:“阴霾散尽碑长在赢得悠扬身后名。”[18]在暨南大学复办重建的过程中王越与当时的省委书记兼暨大校长陶铸同志结下情谊他回忆陶铸作诗曰:“当年慷慨说黉宫广厦连云指顾中万里梯航归赤子满堂弦诵坐春风难忘短俸添长卷岂有完人喻劲松太息狂涛兴宦海江淮何处觅遗踪!”[19]
 
注:由于字数所限,本文有所删节。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