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增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670948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15日

严于律已 乐于助人

发布时间:2011-07-15 17:13:24      发布人: 黑白双煞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吴华增同志无论是作为普通民警或是派出所的领导,始终都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严于律已,乐于助人。 对自己,他要求严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八个字始终贯穿于他的人生观,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但这八个字始终没有丢。单位发了一双皮鞋,穿了两三年了,鞋底磨破了,吴华增还舍不得扔,我和同事都劝他买双新的,可老吴说鞋底坏了,鞋帮还挺好,换个底子还能穿。这一双鞋一共换了三次鞋底。5月8号那天,老吴是穿着这双鞋去世的。 1999年,妻子劝他想办法为中专刚毕业的儿子找份工作,他总是说,儿子都那么大了,他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去处理。刚好当年8月份茂西分局经济民警大队要招收一批经济民警,可他就是没有向单位领导提过。至今,他的儿子只在一家卖家用电器的商场打短工,每月只有350块钱的工资。他孩子的工作问题直至他在医院去世,也从来未向组织提出过半点要求。曾经是他的同事的梁俊峰动情地说:“那次招警的事我最清楚,也曾经向老吴说过,只要他向领导打声招呼,按他儿子的条件,录用肯定是没问题。可他就是不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以权谋私,其高风亮节,确实值得钦佩”。 1999年,潘宇青从省警校毕业回茂名,原本想回市局大显身手,却被分配到油城三路派出所。他觉得基层单位条件不够好,没心思去钻研业务,不安心工作。老吴看在眼里,决心帮助他转变不安心做平凡工作的思想,于是便想设法多接近他,有事没事就找小潘谈心。老吴常用“金子在什么地方都要发光”的话鼓励小潘。在老吴的耐心教育下,小潘工作热情与日俱增,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党支部确定为培养对象。 当年是环市西路派出所普通民警的陈钦兰,今天成了该所的副所长。陈钦兰常对别人说:“虽然我与吴指导员一起只工作了三年,但是其宽阔的胸襟却难以忘怀。我能从一个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副所长,与吴指导员的关心和帮助分不开。吴指导员是我的良师、诤友,他曾让我在遇到挫折时 找到了心理平衡点,跨越了有可能使我消沉的人生壕沟”。陈钦兰这一番话,既赞扬了吴华增热情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又说明了吴华增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价值。正因为吴指导员工作做得好,所以分局范兆源局长给他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新时期公安队伍政治思想工作的典范。 在茂西,老吴的政治思想工作不仅在自己局里做,而且还常常做到 了分局外面。去年,茂石化炼油厂实行未位下岗,质检室一位杨姓青年被评定为未位。这位青年想不开,情绪非常激动,扬言要与车间领导同归于尽。吴华增知道后,多次去他家找谈心,自己掏钱请他到外面喝茶。工夫不负有心人,老吴的一片真心终于使这位青年恢复了平静。 吴华增同志不仅在思想上、工作上热情帮助别人,还经常在生活上热情帮助别人。 退休的民警李群,妻子卧病在床,家境很是困难,吴华增知道后,主动问寒问暖,并亲自驾车送李群夫妇到湛江,方便李群为妻子到湛江医院求医。为了帮助李群解决妻子的治疗费用,老吴和我一起,发动民警捐得款项5000元。 一天晚上,住在他家楼下的王老师得病了,身边没有人,就给老吴打电话。老吴接到电话,二话没说,深更半夜把王老师从八楼背下,送到医院检查诊治完了,又背上八楼,把王老师安顿好了才回家。 老吴不为名,不为利,他究竟做了多少好事,谁也没有去统计过,在他生前也没有听他亲口说过,只是在他去世后街头巷尾常常会听到有人赞他热心助人的声音。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和助人为乐的种种事迹,都是他去世后家属、亲戚、朋友、老同事、老战友反映出来的,其高尚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伟大出于平凡。吴华增的一生,没有卓越的功勋,只有平凡的业绩;没有豪壮的语言,却有高尚的人格!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去世了,我们会永远记住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