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宇 撰 先大父母行状
1916年
李澄宇 撰文 李斌彪 校点
先大父卒已二十五年矣,先大母之卒又先先大父八年,时澄宇方两岁及十岁,嘉言懿行,愧鲁稚未能记忆,至得诸父老传闻者,曷敢无述以俟有道者文。高大父高明有子二,长既曾大父讳朝选,曾大母潘太夫人四十九岁始生大父。时次房人多,每事陵曾大父母,居则曰:“子於父母事,生宜拜香三年事,亡宜拜懺七日。彼老牛之犊恶足辦此行,见牛未死,而犊殇独而已矣”。曾大母闻而痛之,斜月在户不镫而光,母纺儿绹,泪下沾裳,盖先大父方幼,曾大母以所闻告,遂相泣也。大父性刚木而事曾大父母,能得其欢心。夏夜蟁盛,无以障,辄先寝曾大父母所,恣蟁血食,谓:“饱则飏去,不毒吾亲也!”既长,曾大从母相继卒,大父哀毁甚,积庸赀五年,拜懺七日,并补焚拜香三年,年三十始娶大母。薄田数亩,日庸於外,未遑自农也。以夜尝遇旱,先大母不忍大父独苦桔槔月下,同力共饥。先大父尝作室,以大母所为布若干丈,易钱庀材,不月而室成。尝因事讼,大母阴解之,而小人益惮汔。於今闾里绌内助者,犹津津举先大母轶事型之。大父讳年,字永龄,道光壬午生,寿七十。大母刘,同年生,寿六十二,合葬九麟洲高大母潘太夫人墓东南十三尺有咫。子训臣即先父,孙四:昌敩、澄宇、昌申、支宇。澄宇,光绪壬午生,先大父喜谓大母:“我二人得一同年孙”。鸣呼!年易同他易同乎哉?!
李斌彪注:
① 高明 :佳道字高明,(1747—1813年),李澄宇的高祖父。娶方氏(1749-1829)生子二:廷俊、廷杰。廷俊(朝选)子一为永龄。廷杰有四子,那时人订兴旺,常欺大房廷俊人丁稀,几十年后,廷杰后代无一人了,而廷俊之后裔有一百多人。李斌彪云:人生在世要积德,要行善,宽容待人,不然会遗祸子孙后代。
② 廷俊:指李朝选(1773年-1832年),谱派名廷俊,李澄宇之曾祖父。娶筻口潼溪街潘氏(1776年-1845年)。生女三。生子一际年,字永龄。
③ 永龄 :指李永龄(1822年-1892年),谱派名际年,李澄宇之祖,娶步仙高桥大屋刘氏(1822年-1883年)。
④ 训臣:指李训臣(1855年-1908年),字达甫,谱派名长命。李澄宇之父,太学生,半耕半读,不应科举,著有《小学指南》等书,娶世庠余氏(1858年-1941年)。
⑤ 昌敩:指李文望(1877年-1933年),字砚青,谱派名昌效,李澄宇的大哥。
⑥ 澄宇:指李澄宇(1882年-1955年),字吉初,号洞庭,谱派名昌旦。旧名李寰,字瀛北。诗人、文史学大家、国学大师、楹联大家。今湖南岳阳筻口镇潼溪乡山上村周家岭人。民国初期陆军少将,后来弃武从文,1906年从名儒吴獬,致力诗文联对,兼各家之长,而自成家数,与当时的傅熊湘、谢晋、姚大慈、姚大愿称为“湘中五子”名扬湖湘,斐声海内外。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秘书长、国学馆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著有:万桑园诗、万桑园诗存、万桑园联语、万桑园游记、未晚楼诗稿、未晚楼联稿、未晚楼联后稿、未晚楼日记、未晚楼杂记、未晚楼联话、未晚楼诗话、未晚楼诗衡、未晚楼词、未晚楼词话、未晚楼曲、未晚楼曲话、未晚楼杂记、未晚楼文存及别卷、未晚楼书牍及牍存、未晚楼诗韵、未晚楼续文存、未晚楼续书牍、洞庭南阁诗稿、南阁诗、赤帜馆诗、短文八十首、雨窗杂记、荒村奇遇、香云绮恨录、易义释要、哲言韵编、渐暨楼诗稿、陟屺录、春秋三传、读十三经折中、读春秋蠡述、读国语蠡述、读二十五史蠡述 ……。
⑦ 昌申:指李耀秋(1884年-1960年),字金珊,谱派名昌申,李澄宇的三弟。李斌彪的曾祖父。
⑧ 支宇:指李支宇(1891年-1936年),字巨泉,号天柱,谱派名昌陆。李澄宇的四弟。
⑨ 九麟洲:在湖南岳阳筻口镇山上村周家岭西边两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