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岛医学院放射科主任曹来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3167032
本馆由[ qingyaocao ]创建于2012年02月20日

世上還有爸爸好

发布时间:2016-06-22 19:49:17      发布人: qingyaocao
 

                   《世上還有爸爸好                   

 以前有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一時間兩岸國人有口皆唱,風行神州。我在吟唱聞聽時,卻為做父親的有點常鳴“不平”,每每大呼“世上還有爸爸好”。

 我的爸爸是教授醫生,作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最近剛榮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然而,他卻又是普通的農家子弟,一貫在家中訓導孩兒克儉勤勞,愛之深而管教至嚴。這當然與他自小茹苦求學艱苦生活環境不無關係。儘管我們的童年跟他的孩提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始終強調吃苦耐勞,說“勤儉生勤奮,勤奮出天才”,這已成爲了他的教子經。

 五嵗那年,我就在爸爸的指導下學會了生爐子,而後又學習洗衣服。如果說生火對於男孩子尚有一定吸引力的話,那麽洗衣裳則是很難被接受的,我很認爲這原本應是“女人家的活兒”。記得時值隆冬,爸爸令我用冷水洗滌自己的小褂兒,俺的小手在刺骨的涼水中凍得通紅,委屈的眼淚直往盆裡掉。他力阻在旁躍躍慾代勞的我娘,硬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搓洗,說最要緊的部位是領子和袖口,需重點洗,並引申出這就是爲什麽漢語中用“領袖”來代稱領導人,直到我憋憋屈屈地學會了爲止。從此以後我的衣衫都是自己洗理,再長成些後連毛毯之類的大件亦改由俺的大手來搓揉了,替代了爺娘。

 又往後,就學著提籃小買了。在我八嵗時,母親從南京藥學院進修歸來,爸爸給我畫了一張草圖,要我按之到從未去過的療養區供應站買魚,給媽接風。從信號山麓到太平角,“按圖索驥”我徒步了十幾里地,完成了這一任務,受到了父親少有的表揚。

 每年晚秋的清晨,風高月黑的,我們就被爹爹叫起床來,上街去拾那被風刮落的法國梧桐樹葉子。俺使用大頭針引著長綫,把落葉穿串起長長地拖回家,好生火煮飯用。而每年夏日去海水浴場游泳時,讓俺沿途順便撿拾冰糕棍兒,帶回來當引火的劈柴燒。更是打小就背誦“誰知槃中餐,粒粒皆辛苦”,喝完粥要舔淨碗底是家規,不許浪費一顆糧食。在三年的“自然災害”期間,爸爸帶著我們入海撈裙帶菜,上樹摘槐花,下地挖野菜,做成糊糊果腹充飢,至今記憶猶新。

 吃的方面是這樣,穿的方面也不例外。我們家通常是五一節剛過,天還並不熱,孩子們就都統統換上塑料涼鞋了,因爲涼鞋價格便宜。可青春期的孩子頗爲恁早就露出腳丫來難為情,很不情願,也沒商量。一般要到十一節之後才能重領膠鞋的溫暖。這還不夠,有次郊遊中,瞧見幾個村童在炎炎烈日下赤足行走,卻是將舊涼鞋搭在肩頭上,爸爸就問我們,“他們的腳覺得燙不燙?爲啥有鞋不穿?”我們良久無語。自此就益加愛惜鞋子了。至於衣裳,爸媽通常優先考慮老大的尺寸,因爲可有“接力”效應、按著排行傳下來繼續穿,畢竟孩子長得快,不長的時間裡就相對小了,下面的弟弟接續。且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補丁摞補丁的,當傳到老么身上時,那褲腚上的補丁竟厚得可與座墊兒相媲了。父親也是家裡的巧裁縫,從舊貨攤上買些便宜的亂綫團,回來領著我們理順纏好,用它作縫紉機綫補衣紥衫,他甚至還會縫製皮褲與皮襖,真是了不起。大男人嫺熟行醫的雙手擺弄起繡花針女紅來,毫不見絀。

 我們家姊弟五個,後來出了仨大學生、一個研究生,在當時的社會算是不多見的。其實爸爸並沒有“靠上抓”,也沒耳提面命或越俎代庖,只是默默地用傳單紙的反面給我們釘起來作練習簿,給我們審改作文、日記,在我們拿回家的學校操行評語底下簽字。他的本職工作太忙了,無須幾多話語,只憑著常年他那從未停歇的夜夜伏案背影,就是對孩子們最好的作則身教。

 尤其在十年浩劫中,“讀書無用論”泛濫,我們先是不愛學習,後又重文輕理,更不願意學習外語。都是爸爸跟俺們嚴肅談話,曰“藝不壓身”,“打基礎的時候不應偏科”等,寥寥數語,字字千鈞。正是聼了他的話,才使得我在輟讀數載後當恢復高考時,順利地考進了醫學院,再念研究生,有英文論著見諸於《美國血液學雜誌》,入選兩個歐洲國際學術會議。更多的中文學術文章登載在國家級刊物上,多次獲科技進步獎。每當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由勤儉刻苦鑄成的頑強不撓性格,輒驅使著我們去奮鬥、拼搏、克服,衝破險關。

 其實我爸並非總是嚴厲的,它常常在周日休息時帶著我們去郊遊、爬山、洗海澡、放風箏、捉蟈蟈等,讓子女在大自然中盡情陶冶自個的品性。俺弟兄幾個後來都在田徑、游泳、球類、文藝、文字等方面小有“建樹”,皆是跟爹的“自然施教”分不開的。

 “成由勤儉敗由奢”也好,“曾經滄海難爲水”也罷,反正艱苦的生活磨練,強烈的自主意識與勞動觀念,使我們在逆境中茁壯成長,奠定了一生的性情基礎。俺爸之好,不止緣於他學界事業的大有成就、擁有諸多的榮譽與桂冠,而在於使我們孩子們學會了簡樸、勤勉、劬勞,熱愛生活和大自然,從而初具了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基本素質。我們無不深深地感謝父親!

 父親節之際,翻閲這篇24年前寫的短文,我的心底泛起了無限的回憶漣漪,如今家父已經離世走遠、永居樂園,節日的問候和他身後俺們的新就,只能通過默禱送達天家,以期老人家悅納兒女們的切切思念!

                                                  原載于《星星生活》768期,2016-6-17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