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岛医学院放射科主任曹来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3167032
本馆由[ qingyaocao ]创建于2012年02月20日

深切怀念恩师曹来宾教授 --- 杜学厚

发布时间:2013-03-21 21:05:48      发布人: qingyaocao

我最敬仰的恩师、医学院放射学教授曹来宾逝世已经一周年了。遥望蓝天,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与曹教授相交近半个世纪,恩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我曾先后两次在原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进修,亲身聆听恩师教诲。后来又与教授同在一座城市相处十年,不时登门请教。离开青岛到农村基层医院后,虽时局变迁,人事沧桑,然而教授通过鸿雁传书,多次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回故乡临淄工作后,曹教授先后四次到临淄,相交甚笃。一年前惊闻恩师撒手人寰的噩耗,我泣不成声。教授的去世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医院失去了一位好医生,我失去了一位最敬爱的老师。遗憾的是我知道教授去世的消息较晚未及为恩师送行,只有于清明前往祭奠。今逢恩师辞世一周年之际,回忆往事,拙笔记叙点点滴滴。

曹教授是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学者,一生著作甚多。他主编的《骨与关节X线诊断学》与《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再版数次都被抢购一空,成为医学影像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他于七十寿辰时出版的论著集也是医学界的重要参考书。曹教授一生发表论文二百余篇,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和新征象,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他是氟骨症、潜水减压病与中药治疗骨肿瘤研究的创始人,还是职业病与地方病研究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职业病小组,下工厂,去矿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表职业病论著二十余篇,对石棉肺等多种尘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为国家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和防护措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学研究中曹教授注重团队精神,经常组织多个地区、多家医院共同参加,广泛收集病例,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更多的新征象,提出新论据。这种研究方法无疑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放射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曹来宾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凡听过他授课与学术报告的人,无不为其知识渊博所折服。他的语言幽默,比喻生动,常常获得满堂喝彩,给听者以美的享受。他以横置的花瓶、夹心面包、孔府的龙蟠柱分别来形容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石骨症与特发性弥漫性钙质沉着症。把肢端肥大症的下颌骨比喻成碟子,畸形性骨炎病人的帽子戴着越来越小等等,使枯燥难记的疾病征象轻松地印记在听者的脑海里,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在教学工作中以身示范,检查病人极其认真,做胃肠时经常在X射线下亲自触摸病灶部位。他对报告的书写要求极严,字字斟酌。对不规范的申请单常常亲自询问病人、检查病人,这些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终生难以忘怀。

曹教授善将辩论法的观点应用在实践之中,《如何分析骨肿瘤片》这篇论文是应用辩证法的代表作,把疾病征象的个性与共性、多样性与可变性分析得淋漓尽致。他常说“天下没有没有的事”,让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放开眼界,遇事多动脑筋。他多次教导我们“疾病没有照着书本长的”,不要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看疾病。

教授心地坦荡,大公无私,从不把学问视为私有,当某位影像专家去国外学术交流要带他的“骨肿瘤中药治疗”的研究成果时,他毫不犹豫地奉献出来。

教授是知名专家,和蔼可亲的态度及幽默的语言让他与人没有距离。他是患者的救星和亲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朋友的倾心知己。他从不在背后说别人的缺点,总看他人的长处。虽是饱学之士,但却虚怀若谷。记得1986年我们医院遇到一8岁女孩,小腿红肿,多家医院诊断为骨髓炎。我因怀疑诊断结果就带患儿到青岛向老师请教。他认真仔细阅片后,确认为早期骨肉瘤。那天当我们回到旅馆已是深夜,曹教授打电话给我,征求我对诊断的意见,让我深受感动。我在老师面前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学生啊!由于曹教授的正确诊断,患儿得到及时治疗,现在已是某单位的会计了。曹教授对患者一视同仁,多次下工厂、去农村,与普通的工人、农民促膝谈心成为朋友。他一生救治病人无数,感人的故事数也数不清啊!

曹教授还是一位旅行家与社会活动家,见多识广,博古通今。他走遍了祖国大地,欧州、北美、非洲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是养生专家,虽身患糖尿病近四十年,却没有大的并发症而得以高寿。除了科学的药物治疗外,还得益于良好的心态。他曾告诉我:“对于疾病要重视它,但不要怕他” 。他还在信中嘱咐我:“旧的思想必须改变”,激励我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

敬爱的曹教授,我才疏学浅,阅历贫乏,与您近半个世纪的相交与相知,令我受益良多。您的一生是大仁大爱的一生,逝者未逝,生者永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