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無止境
改無止境
“文章是改出來的”,記得十嵗時起始學寫作文之際,爸爸就這般對我說。那會兒“文革”風暴正烈,學堂被砸,“停課鬧革命”,父母便把俺孩幾個圈在家裡自學:看書、習文、練毛筆字等,為不虛度韶華,所能彌補的也就是這些了。
作文是每週一篇,五百字,用的是粗糙的“革命傳單”訂起來的簿子,寫在空白的 反面,完成後待爸爸朱筆視批。我那好歹拼湊夠數的小小塗鴉,一般要被修理好幾囘方算“竣工”“落成”:第一遍紅跡斑斑,滿目瘡痍;重抄後第二遍彈痕累累,慘不忍睹;再謄清第三遍仍破綻時出,令人洩氣:咋沒頭兒呢,改寫到啥火候就算行了?
看出了我的不耐煩,爹爹語重心長:“孩子呵,文章是不怕改的,越改就越好,生花妙筆絕非一日之功能以磨練出來的”。他邊修改邊解釋著緣由,叫我明白其文理與所以然。爸爸又取出他在“中華牌”醫學雜誌上發表的專業論文、以及它們的初稿、修改稿的存底讓我看,親眼目睹這些卷宗之後,我詫異不已:後者竟然亦是滿紙勾畫、添刪的“面目全非”,於是便開始初步理解了一點爲何我的小作文被“大動干戈”了。
我最早期的文字,就是在家裡出於被逼無奈、寫給大人看的,當然也經由他們切磋研磨而成的。
稍久後,習慣成了自然,生出了主觀能動性,就毋庸督促了。我自覺地見天練筆,還開始寫起了日記,每天一篇當作文對待。這時“臭老九”父親已經被放到鄉下“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去了,不能給我改作文,但我學會了他的改則,自行斧正、打磨。滿紙劃拉得多了,難免就編織起作家夢來。可惜那文荒時期節,並無真正的文藝園地,也根本沒有機會投稿、付梓;咬文嚼字,吟詩誦詞,只是給自家私下把玩的,閒來結成這“集”那“篇”的,孤芳自賞而已。卻不乏著暗暗的憧憬,有朝一日若成了名,這些個“青蘋果”或可能順勢“得見天日”。
若干年後,我真的有拙文變成了鉛字,從此格子爬得更勤、剪裁的也更起勁了。一是把關保質、精益求精;二是怕編輯“橫刀割愛”,失去了自己的初衷,就不如自先精雕細鑿,讓它盡量無懈可擊,既可“完璧”,又省人家的事。如此一來,果然進入了“良性循環”,各式文章被愈來愈多的報章雜誌錄用,有的還榮膺了國家、省級的獎項。雖説我本業行醫,但仍躋身於“業餘作家”之列,算是多少圓了兒時的夙願。
著文立說此時是供公衆看的了,砍削批改亦是為“正人正己”,所以力圖文如其人,在社會上博得口碑、清譽。而這時呈給高堂過目的,皆是“成品”而非“毛坯”了,父親謙辭、讚不絕口“我早就改不了我兒的文章了”。眼下僑居於北美的我,仍然不時地將見報的手筆寄囘大陸,繼續向老人彙報者學習成績,讓他們了解赤子的心路歷程。已是望九之年的嚴慈,閱後每每欣慰:當初總算沒有白費勁管教一場。
再往後,我信了主,興趣與文題漸漸往基督信仰方向傾斜,弄墨的目的也轉向傳揚真道,旨在讓更多的讀者省悟,或者靈命進步,而不是隨己心所欲、想到哪兒寫到哪了。所以每奮筆憑著“靈感”[聖靈感動],查考經文資料,力求榮神益人,這個過程中便逐步“咀嚼、吃透”聖經的精意,提高了“思想覺悟”,下筆真的“如有神”了。
又深諳舞文是給“世人和天使”共同觀看的,也即在疾書人生連續劇的腳本,半點馬虎不得,推敲、潤色,益發審慎嚴格,唯恐有悖神意,畢竟像是交卷自給上帝“殿試禦覽”的。此時我已不在乎塵世的喝彩,只要名字被記錄在天上便歡喜快樂[路10:20]。修葺刪改也有所不同:文成以後“趁熱打鐵”錘煉幾遍,就撂在那兒“涼處理”幾天,復再拾起來修剪,就會發覺一些“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方就時所窺不出的“白璧微瑕”來,糾正以後讓它越發完滿。
然而知識分子的練筆,要與練達人生融為一體,學作文的同時也要學做人,時時淨化自己的靈魂,琢磨心版上的“原稿”。改正不止限於辭藻字句,尚包括意念、行動,品格德行也隨之修正升級。紙上傳論道,不能與身體力行道脫節,更遑論“文過飾非”了。文章可以在“江郎才盡”之際自以爲“爐火純青”而擱筆,但到了編輯那裡卻又得匠心精改而更上一層樓。但自己心身的改過卻永無可能達到上帝聖潔的標準,所以不能“收工”的,它只會像漸近綫一樣,盡多地靠向座標軸,接近基督的式樣。故此“改”非彼“改”,難莫大焉;而且曠日持久,沒有到頭的時候,因此不能泄氣,必須恒久忍耐,凡事盼望,將世界觀的改造進行到底。
而通常人在冒犯過失之時,血氣頭上不會知錯而退的,都是自以爲正。只有在冷靜下來以後,聖靈的感動不被抑制了,方才覺察有誤,廝時便要及時的悔改認咎,仍還有亡羊補牢之機,來修補完善自身。這便是基督人的“非凡”之處,必會由此而日臻我主的身量。
文章能改出來,品德和人格也一定可以改過來,所謂“痛改前非”、“改邪歸正”是也。人只要在神面前認下與生俱來的“原罪”、一般現在時所犯的“本罪”,決志悔改、皈主,然後照著天父的教導去“糾偏”、“取直”,神自會加添其力,助人愈善其身,越改越好,合乎正道,具備良好的品性。讓人看見了我們的樣子就好像看到了神的形象。這樣,吾等就算基本修就了來此紅塵一遭的個人史,定型了今世的一己人生文稿了。如果說過去我遵從了父母之言,作文、改文進而小有“成功”,得以有今日的生活之“福”,那麽現在我順服上帝的旨意,悔愆改過、重新做人,“德藝雙馨”,勢必也將蒙更大更多的永生之福。
原載於《傳揚》43卷,2012-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