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兰气浩然
发布时间:2015-08-08 06:57:36
发布人:
小芳
君子如兰气浩然
——记我的外曾祖父
作者:北师大株洲附校 G1304 黄戈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我对外曾祖父的记忆是从奶奶的话语中建立起来的,他是一位精通日英俄三语的外语教师,平日的爱好里有一项是唱戏,<苏三起解>的悠长声音也就构成我童年想象的一部分。
一袭青色长衫,挺拔的身板,温和的面貌,温文儒雅的气质,一把精巧的竹制折扇,灵巧的双眼,加上悠扬的戏曲声,我对外曾祖父那个年代的想象便是如此。讲堂之上,和蔼严谨,素居斋中,与书为伴,端的是君子如兰,聪慧自显,谦和尽现。我常觉得,外曾祖父的生活想来便是这般诗意。然,他生活的诗意,为人的君子仪态却远不止这些。
作为小城里难得的外语教师,外曾祖父曾有许多机会走出小城。他曾在广州英文课训班短暂代课,得到中山学院英文教授的欣赏,并收到前去中山学院任课的邀请,但他顾虑着小城偏僻贫穷,怕是不会有好的外语教师前来,无法放下心中的责任感,于是没有前往中山学院任教。幼时的我不能理解他的做法,现在想来,应该是一位教师天然的惜才之情使他无法放下学生们。
他那时对学生们非常和蔼,有不少学生在假期之际将被子之类的用品暂存在他的住舍里,料来应是十分恼人的,可他并不厌烦,还时不时地趁天高云朗的日子帮学生们晒晒被子。因为他没有架子,学生们便也与他没有距离感,时常带些土特产给他,他也从不拒绝,安然收下谢过对方的好意,回头再按集市上的价格帮他们垫付一些学费,往往还稍垫多一些。
小城里的学生大多不富裕,心思也简单,直来直去,在和外曾祖父的闲聊中就会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家中的情况,他了解了,就想着法子资助他们,找些节日作为理由送给他们些礼物,几双布鞋、几条棉布裤子,承载着他简单而不粗糙的关心。
外曾祖父的一生并不顺畅,书生气质的他在文革运动中去世了,短暂的一生却仍闪耀着他作为人师的光辉。
从儿童时期起,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奶奶无意间念叨的生活细节,温文尔雅,心如明镜,为人君子,聪慧谦和,诗意栖居,君子如兰,这就是外曾祖父一生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