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2652987
本馆由[ 小芳 ]创建于2012年03月30日

爸爸;你的学生记得您!

发布时间:2012-04-01 11:26:51      发布人: 小芳
今天我还要告诉您,您知道吗?46年了,您培养学生仍然没有忘记您,您记得一个叫韩晓玲的学生吗?我在网上看到她纪念您的文章,在我的记忆中高姐姐一届的,她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年级的第一名呀!也曾经是我心中的榜样。她跟姐姐一样酷爱文艺,还记得她与姐姐同台演出,她演“双枪老太婆”姐姐演江姐,在《年青一代中》姐姐与她串角了,她演楠楠,姐姐演奶奶,爸爸您 一定会记得她的。她是64年毕业的,按她的成绩能上清华、北大的,可那年形左实右,她没能上重点大学,被什么学校录取了我不知道,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上面这个贴是摘自长沙晚报的,她很可能在长沙工作。我想会有很多学生记得您的。爸爸:您可以安息了! 

附:韩晓玲姐姐写的纪念我父亲的文章

 

记忆中的余庆老师

来源长沙晚报:2006年12月30日


    余庆老师是我高中一年级时的俄语老师。他高高的个儿,白净的脸庞,挺拔的鼻梁上架一副金丝眼镜,加上整洁的衣着和一丝不乱的头发,40多岁的他气质特儒雅。

    我们初中就开了俄语课。先前的那位老师让我们在俄语单词下用中文注音。那时所有同学的课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乱七八糟,如“夹豆腐”、“妈妈多多”之类。而余老师首堂课就宣布:严禁用中文去注音。他告诉我们,俄语和汉语一样,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外国人能学会我们古老的语言,我们就能学会他们的语言。不过得和小孩学语一样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去学、去练、去掌握内在的规律。

    为了让我们多练,早自习的晨读,余老师和我们的语文老师玩起了“捉迷藏”。只要语文老师前脚一走,他后脚就进了教室。他鼓励我们大声读。我们大喊大叫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那古怪的发音不那么拗口了,那字母组成的单词也不那么陌生了,渐渐对俄语有了兴趣,成绩也显著提高了。

    有一次,余老师进教室上课,可能走得比较急,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小的汗珠。回答了同学们的齐声问好后,待大家坐定,余老师掏出迭得整整齐齐的方格手帕、取下眼镜,擦干汗珠。然后他转过身去,和往常一样,用黑板刷将值日生擦得潦草的黑板再擦一遍。但由于没戴眼镜,他顺手拿起的不是黑板刷,而是自己的眼镜盒。同学们“哄”地一声笑开了。余老师回过头,望了一眼,又继续用眼镜盒擦黑板。笑声更大了。余老师停下来,从上到下检查自己的衣着,茫然不解。最后他发现了手中粘满粉笔灰的眼镜盒,白净的脸一下涨红了,他走出了教室,同学们迅速安静下来。几分钟后余老师平静地走回来:“对不起,耽误了大家几分钟。请打开课本,我们开始讲……”

    文革开始我已毕业离校。后来听到余老师被迫害致死的消息,我愤慨、伤心,但并不觉得十分意外。像余老师这种把“事业”、“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知识分子,他怎能躲得过那场浩劫呢?他就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