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9.23”战斗李兴朝烈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37714616
本馆由[ 真心人 ]创建于2017年09月28日

纪念“9.23”战斗胜利32周年(4):不该被遗忘的烈士——李兴朝

发布时间:2017-09-28 09:35:54      发布人: 真心人

说起威振南疆的“9.23”战斗,网络转载了数千次,就是没有一次提起烈士李兴朝的名字,烈士李兴朝的侄子上网搜寻他叔叔事迹,竟无结果。我得知后,感慨万千。作为烈士的后代,不知他们长辈的事迹,是非常遗憾的。

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铭记烈士,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对于逝去的英魂,共和国和人民应该永远铭记。

在纪念“9.23”战斗胜利32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示铭记。

忠魂永存——李兴潮

李兴朝,1985年1月从家乡山东省巨野县应征入伍,跨进绿色军营的大门,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不到三个月,部队就奉命执行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

那时他还是个新兵,连“一二一”都走不好,更谈不上什么打仗了。可是他知道:打仗,作为战士来说,一靠英勇顽强的精神,二是靠过硬的军事技术,对第一条,他和战友们一样,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对专业技术,他暗暗下定决心,就是掉几斤肉,脱几层皮,训练也得搞上去。没有过硬的本领,战场上是要用鲜血和生命作代价的。

在拔点作战训练中,他尽管年龄小,基础差,但从不拉下。负重越野爬山,每次都要背五六十斤重,爬山十几里山路,跑不了多远,就头发昏,腿发软,浑身冒汗,心就像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一样,有几次昏倒在路上。说实在话,长这么大,吃这么苦,他还是第一次。可他明白,没有好的体力,上了战场不但完不成任务,还会成为战友的负担。为了搞好训练,别人每天早晨跑一次,他自己中午和晚上加跑两次。

那些天,别人中午休息,他一个人跑出去练投弹。他自觉加大训练难度,尽力弥补自己体力不足的弱点。有时,大难度的训练使他的胳膊,手腕疼得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班长心疼地劝他要注意休息,他总是说:不下苦功夫,就练不出真本领。

为了掌握杀敌本领,同样一个科目,别人练一次两次,李兴朝就练十次二十次,宁肯不吃饭、不睡觉。下雨阴天,山上山下,摸爬滚打,李兴朝的腿上,胳膊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可他从没叫一声苦,他好像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一个月后,爬山、行军,他便从队尾便成了排头。他的专业技术提高的很快,连队干部战士都说他是个犟脾气。

晚上,战友们都休息了,他却悄悄地对天上的星星练瞄准,跳跃在石缝之间练习战术动作,他机智灵活,扎实能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了军事训练各个项目全部优秀的成绩。

开始排长考虑到他年龄小,没有派他到任务最艰巨的岗位上,这下他沉不住气了,他找到排长再三恳求地说:“我家有四兄弟,即使我‘光荣’了,也有人为父母养老送终。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如果连里需要一个人去牺牲,也应该首先轮到我啊!”排长感动了,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为摸清敌人的防御态势和部署,担任主攻方向的副连长张延河多次奉命率领班排长深入到敌前沿,李兴朝多次跟随连首长对395高地地区进行现地侦察,最近的一次进到了距敌人防御前沿不到30米的地方,敌人的说话声都能听到,详细地侦察了解到敌人的防御部署和兵力、火器和各个屯兵洞具体位置,为各级首长定下决心和部队临战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全歼守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次现地侦察时,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侦察地形的连队干部和班排长利用侦察兵开辟的通路,要在天亮之前,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位置,对395高地地区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火力点的配置、工事构筑情况进行仔细的侦察和记录。在行进过程中,小分队一个人摸着另一个人的后腰前行,带队的张副连长突然脚下一滑,掉下了悬崖,当时不知道下边的情况,也不知道周围有没有地雷,为了抢救连首长,李兴朝不顾个人安危,迅速从悬崖上滑下来,把张副连长从下边托上来,保障了这次侦察的顺利进行。

“9.23”战斗中,李兴朝担任主攻方向张延河副连长的通信员。山岳丛林地作战,山高林密,指挥协同不便,要求指挥员要靠前指挥,张副连长把指挥所转移到395高地前方无名高地上,便于观察整个战场的情况,适时指挥战斗。

战斗进行的很激烈,395高地山腰的一个敌火力点,以猛烈的火力把4班、5班压制在395高地和无名高地之间的开阔地上,情况非常危险,张延河副连长立即指挥机qiang集中火力压制敌火力点,命令无后坐力炮班,占领右前方有利地形摧毁敌火力点。在机qiang火力的掩护下,无后座力炮班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首发命中,摧毁了敌火力点,4班、5班立即向敌人第一道堑壕发起攻击。

6时30分左右,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二排长侯立庭和通信员李兴朝中间,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张副连长和王刚负重伤,二排长候立庭和通信员李兴朝壮烈牺牲。这个年仅19岁的青年战士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并不是每位都能有英雄的贵冠,但每一位都是英雄集体中响当当的英雄。他们恋生,有的甚至有过死的恐惧,可是在需要献出生命时,在分秒之间,没有豪言,知任重而心事重重,尽本分而坦荡无羁。神圣、纯净得如同一位初生的婴儿。他用英灵扩展了军人那沉默的情怀,用血染的风采彰显了军魂的神圣,躯体一起与南疆红土地永远相拥!

李兴朝在入伍前就是一位先进青年,他经常观看《南征北战》电影和参观烈士陵园,立志从军,报效祖国。部队参战前,李兴潮的大哥李兴聚到部队看望弟弟,当时部队已经处于临战状态,随时准备开赴前线,作为同胞兄弟心情也非常紧张,但是作为家属也非常理解,既然来当兵,就得服从命令,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哥哥鼓励他英勇杀敌,报效国家。李兴潮牺牲后,父母亲顿时悲痛万分,晕倒在地。通过医务人员的抢救才脱离了危险,到目前为止母亲还想着儿子在部队,这是终生的想念。每到清明节,家人带着鲜花来到巨野县烈士陵园寄托哀思,2011年5月15日父亲带着对孩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

李兴朝还没来得及品尝人生的甜美就匆匆而去。不论生前有多么大的抱负,身后有多少遗憾,他过早地去了,留下在人们心头的,是惋惜、悲恸,留在史册上的,是写满天地的惊叹号。他将自己英勇卫国的军魂和身躯化作南疆的红土,永远捍卫着祖国的边疆。这真是:

血染征途献青春,把酒问天敬忠魂。

英雄无悔为国事,长眠地下忠勇存。

李兴朝,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1966年5月生,1985年1月入伍,初中文化,战后追记三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骨灰葬于山东省巨野县革命烈士陵园)

注:本文摘自孙荣远的纪实文学《挥戈南疆》第六章勇士凯旋第四节铁血忠魂和尾声部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