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上学,男子途中出车祸
5月15日下午,济源市邵原镇赵圪塔村农民赵尧武,骑摩托车送宁宁(赵尧武的女儿)去上学,在一丁字路口,与一辆摩托车相撞。但因伤情太重,当晚被转院至济源市人民医院。该院脑外科医生王伟丰说,赵尧武被送到医院时已没有血压,一直用升压药维持其血压,但他始终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车祸发生两天后,家人才想起报案。
济源市交巡警支队四大队民警马小旺说,接到报案时,事故现场已破坏殆尽。根据对当事双方的询问,了解到事故大致经过:赵尧武骑着摩托车,带着儿媳、孙子(一岁多)、女儿,拐到邵唐公路时,与骑摩托车正常行驶的高某相撞。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周四(6月2日)才能出来。”马小旺说,根据他个人理解,赵尧武无证无牌上路,且违规载人(车上坐了4人),在拐弯进入邵唐公路时,没有遵循拐弯让直行的交通规则,应负事故主要责任,而高某因无牌无照上路,应负事故次要责任。
马小旺说,他多次做工作,让高某提前支付赵尧武一些医药费,但高某认为自己也受了伤,家里也没钱,没掏一分钱。
家属反映
求助市长热线,让找交警部门
这场飞来横祸,对于赵尧武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住院后,赵尧武的家属找到医院,希望通过新农合报销医疗费,但经咨询后得知,交通事故有第三方责任人,不属于报销范畴。这条路彻底没戏。“他家的1万多元钱存款全花光了,又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侄子赵卫红说,赵尧武的医疗费花了5万元,现在已无钱可借了,但如果没钱交医疗费,又担心医院不积极救治。
无路可走之际,赵卫红想到了政府,“那么多政府单位、慈善机构,总有一个能帮上忙吧!”
5月17日、18日,赵卫红相继三次拨打了济源市市长热线,但工作人员的回答,让他有些失望,“工作人员说这是交通事故,只能找交警队处理。”
济源还没有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法律,是赵卫红这时能想到的另一棵“救命稻草”。
2010年1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交通事故受害者不能按照交强险制度或者不能从侵权人处得到赔偿时,可以通过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获得及时抢救或者适当补偿。
这则“办法”,让赵卫红等人兴奋起来。于是,赵卫红等人找到医院和交警部门,看能不能获得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解燃眉之急。
结果总是难遂人意。
赵卫红说,医院、交警部门都明确回复,济源没这笔基金,让他趁早想想别的办法。
在此期间,16岁的宁宁也在网上发帖,请网友“救救我可怜的爸爸!”
宁宁说,爸爸今年才53岁,她以后的学费还需要爸爸努力去挣,已经90岁的老奶奶还需要他去照顾,妈妈的身体也不好,“我不能没有爸爸”。
从镇政府找到市民政,发现不在资助范围
事故发生第五天,在赵卫红的建议下,赵尧武的儿子赵卫勇来到邵原镇政府,并见到了镇长,希望镇政府能帮忙解决点医疗费。
“镇长给民政所打了个电话,让我直接去找民政所。”赵卫勇说,在邵原镇民政所,他说完情况后,对方说“你先走吧,我向上级(济源市民政局)汇报一下,有情况我再联系你”。
但这个“联系”,赵卫勇一直没能等来。
与此同时,赵卫红也相继找到民政局、慈善总会,因为他坚信“总有一个单位能帮助叔叔”。
“我找到局长,局长说民政不管这事,不能资助,你走吧!”赵卫红说,从局长办公室出来,他发现慈善总会就在民政局5楼,他顺便又跑了上去,但工作人员明确告诉他,慈善总会救助对象主要是低保户,他真要申请也可以,但最多也只能救助1000元。
找来找去白忙乎,结果总是很“苍白”
既然都没办法,找市长总可以吧。
赵卫红说,5月19日中午12时,他给市长发去求助短信。短信仅发出去3个半小时,市长就有回应了:“已告诉人民医院先救人要紧。”
他认为,既然市长交代过了,医疗费应该不愁了,“但医院说,市长是交代过救人,但没说不收医疗费。”
这一下,赵卫红真的没辙了。
病急乱投医。5月24日下午,赵卫红来到济源市一家复印店,打印了一份求助信,通过传真发给了公安厅、财政厅、民政厅、省红十字会、卫生厅。
结果可想而知。但对于在济源市做装修工的赵卫红来说,他已经尽全力了。
不过,能不能筹来钱,对于赵尧武来说已不重要了——5月26日下午,交通事故责任书还没下来,赵尧武就已不治身亡。